子宫内膜炎
- 挂号科室:妇科
- 发病部位:子宫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35岁以上女性
- 典型症状:盆腔沉重感 月经失调 腰骶部酸痛 白带增多 下腹坠胀
子宫内膜炎症状
1.白带增多
由于内膜腺体分泌增加所致。一般为稀薄水样,淡黄色,有时为血性白带。
2.月经不调
表现为经期仍规则,但经量增多。内膜增厚及炎症充血所致极少数病人大量流血而引起贫血,不规则出血者不多见,有时偶可出血数小时或持续1~2天即停止;而痛经较多发生于未产妇,但严重痛经者极少,可能由于内膜过度增厚,阻碍组织正常退变坏死,刺激子宫过度痉挛性收缩所致。
3.盆腔区域疼痛
约有40%病人主诉在月经间歇期间有下腹坠胀痛、腰骶部酸痛。
子宫内膜炎病因
1.细菌感染
感染细菌的种类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厌氧菌,此外还有淋菌。此外还有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按照感染的致病菌可以分为结核性和非结核性两种。
1)结核性子宫内膜炎
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多继发于输卵管结核。
2)非结核性子宫内膜炎
较为多见,由一般病原菌感染引起,常见于月经期、流产及分娩后:如分娩时胎盘和胎膜残留、月经期性交、长期子宫出血、不完全性流产感染、消毒不严的妇科检查、子宫腔内操作如人工流产及各种阴道式手术的上行感染、子宫颈炎、阴道炎的上行感染、子宫内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坏死引起的感染。
2.根据感染的方式分类
(1)宫腔内安放宫内避孕器、镭针,作宫颈扩张搔刮或宫颈电烙术亦有可能引起急性子宫内膜炎。
(2)经期不卫生、经期性交或性生活紊乱将体外或阴道、宫颈内的病原菌带入宫腔。其感染可以由性传播性疾病引起,但有时也可以没有明显的诱因。
(3)老年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下降,阴道内酸度下降及宫颈粘液栓减少,易出现老年性阴道炎,并进一步发展为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预防
1.卫生方面
注意经期卫生,严禁经期性生活以防致病菌乘机侵入;
2.生殖教育
注意避孕,避免不必要的流产术分娩及宫腔手术,应到消毒严格的正规医院去做,防止手术操作时的直接污染;
3.预防感染
有感染可能性的妇女应进行预防性的抗炎治疗
4.产后注意
产后过早同房,很容易将细菌带进妻子的生殖器官,引起子宫内膜炎或盆腔炎,轻者或治疗及时,尚可完全恢复,但不少人却因此招致子宫内膜破坏或输卵管闭塞而造成终生不孕症,甚至因急性期,细菌从创面侵入,随血流扩散成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5.及时治疗
患有急性子宫内膜炎的患者应及时、彻底治疗,以免迁延不愈转为慢性。
6.注意事项
平时应保持心情舒畅,注意营养,劳逸结合,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提高身体素质。
子宫内膜炎鉴别
1.老年性子宫内膜炎
常易诊断为内膜癌或宫颈癌,必须进行诊断性刮宫才能排除。一般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很少单纯出血。
2.内膜癌
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病,是处于乳房、直肠、肺癌后的第四位最常见的妇女恶性病。阴道壁正常,排液来自宫颈管内。
3.宫颈癌
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初期没有任何症状,后期可出现异常阴道流血。
4.急性子宫体炎
与急性子宫内膜炎临床表现相同,只是前者治疗时疗程较长。
急性子宫体炎有发热、下腹痛、腰骶酸痛、下坠及白带增多。
病理所见前者炎症侵犯子宫体;后者炎症则侵及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炎食疗方
(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处方①
生地黄鸡(《饮膳正要》):生地黄250克 乌鸡1只 饴糖150克
将鸡去毛,肠肚洗净,细切,地黄与糖相混匀,纳鸡腹中,隔水蒸熟,不用盐醋等调料。本方具有滋阴清热之功。
2.处方②
槐花苡米粥(《粥谱》):槐花10克┸用转30克 冬瓜仁20克 大米适量
3.处方③
将槐花、冬瓜仁同煎成汤,去渣,放入苡米及大米同煮成粥服食。本方具有益气祛湿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