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并发截瘫的脊柱结核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脊柱,脊髓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结核患者
  • 典型症状:感觉障碍 椎体结核 下肢呈剪刀步态 下肢无力 四肢瘫痪
  脊柱结核合并瘫痪的发生率大约在10%左右,以胸椎结核发生截瘫的最多见,颈椎结核发生四肢瘫痪的次之,腰椎椎管管径宽大,内容物为马尾,故腰椎结核并发马尾神经受压的极为罕见。脊椎附件结核少见,一旦发病,容易发生截瘫。
典型症状:感觉障碍 椎体结核 下肢呈剪刀步态 下肢无力 四肢瘫痪

除了有脊柱结核的全身症状和局部表现外,还有脊髓受压迫的临床表现。首先出现束带感。束带感的部位和病变节段一致,是神经根受刺激的结果。然后出现瘫痪。最早出现运动障碍,接着出现感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最迟出现。以胸椎结核为例,通常发病缓慢,首先觉得下肢无力,走上坡路时非常费力,平时行走有踩踏棉被的感觉。接着就被人发现走路僵硬、颤抖无力,还容易绊倒。最后走剪刀步,呈痉挛状态,需要用拐杖辅助行走,直至卧床不起或依赖轮椅生活。也有大量脓液涌入椎管内产生急性脊髓受压者,表现为脊髓休克所致的下肢弛缓性瘫痪,待休克过去后,仍发展成痉挛性瘫痪。在颈椎结核病例,则还有上肢运动障碍。在检查时可以测试出与病灶节段一致的感觉缺失平面。大小便障碍中以排尿障碍为主,最初为尿潴留,有尿意,但尿不能排出;膀胱反射功能恢复后,则表现为尿失禁。大便功能障碍一般较轻,有便秘和腹胀,大便失禁者少见。对每个病例应按截瘫指数标准给予评分。

依据病史、全身症状、局部表现、X线、CT、MRI检查发现,诊断不难。

(一)发病原因

由于脊柱结核破坏椎体,致使椎体被压缩、脓液、结核肉芽组织,干酪样坏死物质和死骨进入椎管,压迫脊髓而致瘫。

(二)发病机制

脊柱结核并发的截瘫可分为早期瘫痪和迟发性瘫痪两种。早期瘫痪发生于病灶活动期,此期,脓液、结核性肉芽组织、干酪样坏死物质和死骨进入椎管,压迫脊髓,如果及时清除了压迫物质,截瘫完全可以恢复;有时,脓液进入椎管前半部,使脊髓动脉发生栓塞,导致脊髓的永久性损害。

迟发性瘫痪发生于病变已静止的后期,甚至已愈合后多年,致瘫的原因主要是瘢痕组织对脊髓形成坏形压迫。愈合很多年后出现瘫痪的患者大都有脊柱后凸畸形或陈旧性病理性骨折脱位,椎管前方所形成的骨嵴是主要的致压因素。迟发性瘫痪也可起源于脊髓血管的栓塞(表1)。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