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小儿慢性肺炎(小儿难治性肺炎)

  • 挂号科室:儿科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婴幼儿
  • 典型症状:发绀 气喘 呼吸困难 血沉增速 白细胞增多
  病程超过3个月者为慢性肺炎。近年来小儿急性肺炎病死率正在降低,但重症肺炎患儿有时未彻底恢复、复发及演变成慢性肺炎者颇不少见,一旦发生,往往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及时防治慢性肺炎非常重要。
典型症状:发绀 气喘 呼吸困难 血沉增速 白细胞增多

一、症状

慢性肺炎的特点是周期性的复发和恶化,呈波浪形经过,由于病变的时期,年龄和个体的不同,症状多种多样,在静止期体温正常,无明显体征,几乎没有咳嗽,但在跑步和上楼时容易气喘,在恶化期常伴有肺功能不全,出现发绀和呼吸困难,并由于肺活量和呼吸储备减少及屏气时间缩短等,引起过度通气的外呼吸功能障碍,恶化后好转很缓慢,经常咳痰,甚至出现面部水肿,发绀,胸廓变形和杵状指,趾,由于肺气肿,肺功能不全而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右心负担加重,可在半年至两年内发生肺源性心脏病,还可能有肝功能障碍,白细胞增加,血沉中度增快。

二、诊断

在本病的诊断中病史极为重要,往往曾反复发生鼻窦炎,支气管炎或肺炎,或曾患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或腺病毒肺炎,确定诊断需要结合病史,症状和X线检 查,如同普通肺炎的诊断一样,慢性肺炎需要从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胸部X线检查诸方面进行诊断,由于不同类型慢性肺炎各有其自己的特点,诊断时还应考 虑其各自的特殊性,值得提出的是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其治疗原则截然不同,因此,明确肺炎的病原微生物是诊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因此,对肺炎治疗之前 应明确病原,以便有针对性选择药物。

一、发病原因

2.病毒感染 引起间质性肺炎,易演变为慢性肺炎。

3.诱因 反复发生的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以及慢性鼻窦炎均为慢性肺炎的诱因。

4.呼吸道异物 深入支气管的异物,特别是缺乏刺激性而不产生初期急性发热的异物(如枣核等),可被忽视而长期存留在肺部,形成慢性肺炎。

5.免疫缺陷 包括体液及细胞免疫缺陷,补体缺乏及白细胞吞噬功能缺陷,皆可致肺炎反复发作,最后变成慢性。

6.纤毛功能障碍 原发性或继发性呼吸道纤毛形态及功能异常可致肺慢性炎症。

二、发病机制

炎症病变可侵及各级支气管、肺泡、间质组织和血管。特别在间质组织的炎症,每次发作时都有所进展,使支气管壁弹力纤维破坏,终因纤维化而致管腔狭窄。同时,由于分泌物堵塞管腔而发生肺不张,终致支气管扩张。由于支气管壁及肺泡间壁的破坏,空气经过淋巴管散布,进入组织间隙,可形成间质性肺气肿。局部血管及淋巴管也发生增生性炎症,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急性肺炎病理的恢复比临床恢复晚,因此,在重症肺炎的恢复期应进行理疗和体操,积极治疗并发的佝偻病和营养不良,并于出院后随访和继续治疗,直至彻底痊愈为止,此外,婴幼儿时期应设法预防麻疹,百日咳,流感和腺病毒感染,对慢性鼻窦炎及反复发生的支气管炎,也应积极防治,有免疫缺陷的患儿可采用免疫促进疗法,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选用人血丙种球蛋白,转移因子,胸腺素或中药治疗,必要时可采用骨髓移植以重建免疫功能,防治反复感染及慢性肺炎的发生。

要特别注意与结核病鉴别。反复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或传染病后肺部感染迁延不愈的历史,以及排出脓样痰等,多见于慢性肺炎。结核菌素试验和X线检查,结核菌进入人体后被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在细胞内的存在和长期存活引发的宿主免疫反应是影响发病、疾病过程和转归的决定用性因素。肺门及气管旁淋巴结肿大,可协助诊断。

1、流质,尤其是果汁,可以吃苹果汁桃汁西瓜汁等。

2、新鲜水果和蔬菜,芹菜、白菜、油菜、萝卜、土豆、红薯、黄豆等。

3、多吃鱼、蛋和其他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4、忌吃黏糯滋腻,难以消化的食品,忌吃高脂肪及油煎熏烤炒炸的食物。

5、经常做户外活动或户外睡眠,进行体操、冷水擦浴或冷水浴等锻炼,增强机体的耐寒性,室内宜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

贫血,肺气肿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