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癌
- 挂号科室:口腔科
- 发病部位:口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
- 典型症状:慢性溃疡 溃疡疼痛 溃疡 软腭浅表溃疡 张口困难
一、症状
腺癌主要发生在腮腺及腭部小涎腺,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腺癌生长较快,病程较短。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常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度差,甚至固定。晚期可侵及皮肤、肌肉、神经、骨组织,可造成肿瘤表面溃疡、疼痛以及张口困难等症状。发生于腮腺者可与外耳道、颞骨以及下颌骨粘连固定,发生于颌下腺者可与口底、下颌骨固定。
1.大体形态 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多数无包膜,但不完整。质地为中等硬度,切面呈灰白色。
2.镜检 瘤细胞异型性明显,结构不一。有的呈实性团块或小条索状排列,有的可见腺腔形成,有的排列成管状或腺样结构。一般认为具有腺腔样结构者,分化程度较高,恶性程度较低。小条索及小团块之间的结缔组织多少不定,多者与硬癌相似,间质少而癌细胞多者可称软癌。
3.生物学特点 腺癌具有高度浸润和破坏性生长特征。腺癌易侵犯血管和淋巴管壁,而出现较多的血行及淋巴转移。
二、诊断
涎癌易发生囊性变,仔细触诊常可扪及硬软布等的质地,此特点可与多形性腺瘤相鉴别,确定肿瘤类型,多依赖于组织学诊断。
一、病因
涎腺癌的原因至今尚未完全认识,但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多数涎腺癌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一些外来因素象热、慢性损伤、紫外线、X线及其它放射性物质都可成为致癌因素。另外,内在因素如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遗传因素等都被发现与涎腺癌的发生有关。
遗传因素(20%)
遗传是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代表现的现象,这些遗传因素等都被发现与涎腺癌的发生有关。
慢性损伤(15%)
人体涎腺长期、反复、持续的受到刺激,使其逐渐肥大、增生而超越代偿能力即形成轻微损伤,累积、迁延而成慢性损伤。也被发现与涎腺癌的发生有关。
放射性物质(15%)
长期接触紫外线,X线及其它放射性物质都可成为致癌因素,引起涎腺癌的发生。
环境因素(20%)
涎腺癌的原因至今尚未完全认识,但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多数涎腺癌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
1.预防
涎腺癌的预防在于减少外来刺激因素,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涎腺区肿瘤一般不主张采用活体组织检查,因其部位深在,活检较难取到病变组织,且活检时切开易导致扩散,易发生复发及转移,而且涎腺区肿瘤不管其是良性或恶性皆选手术治疗,所以一般除在术前检查初步确定肿瘤性质外,可在手术时冰冻切片检查确定肿物性质,再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手术范围,手术后根据肿瘤的性质辅助放疗或化疗,但切勿以后二者作为主要治疗,临床上因此而丧失治疗时机者并不少见。
主要与多形性腺瘤相鉴别。
涎癌易发生囊性变,仔细触诊常可扪及硬软布等的质地,此特点可与多形性腺瘤相鉴别。确定肿瘤类型,多依赖于组织学诊断。
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