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外阴软纤维瘤(外阴皮垂,外阴软垂疣,外阴软性纤维瘤,外阴纤维上皮间质性息肉,外阴纤维上皮性息肉,皮赘)

  • 挂号科室:妇科
  • 发病部位:皮肤,外阴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中老年女性
  • 典型症状:疼痛 外阴肿胀 溃疡
  外阴软纤维瘤是一种以纤维血管为核心、角化的鳞状上皮所覆盖的良性息肉肿块。多生长于大阴唇等皮肤部分。  常常较小且软,是一种有蒂的良性肿瘤,状如芝麻粒或米粒大小、淡褐色或深褐色,一般为多发。
典型症状:疼痛 外阴肿胀 溃疡

一、临床表现:

临床常无症状,在蒂扭转或破溃时则出现症状,主要为疼痛,溃破,出血和感染。有时肿块受摩擦而有不适感。

一般不容易发现,病人在触诊或望诊时才发现,可见肿瘤呈类圆形,息肉状,常有蒂,表面皱襞较多。有的可类似于尖锐湿疣。较小的软垂疣类似于真皮痣,来自于孤立坚硬的胶原,也可能出现息肉样的外阴损伤。

可存很多年,极少数会形成大的软纤维瘤。当血供不足时,可发生溃疡。

二、检查:

可行组织病理学等检查,可见组织鳞状上皮增生。

三、诊断:

外阴软纤维瘤的临床特点显著,诊断不困难,病理切片检查可确诊。

一、发病原因

外阴软纤维瘤是一种赘生物,为疏松结缔组织向皮肤表面外突而形成。

二、发病机制

外阴软纤维瘤外形呈球形,直径为1~2cm,可以有蒂。也可呈息肉样,是切面为白色柔软的纤维结缔组织。肿瘤表面有皱襞,质地柔软。

一般认为外阴软纤维瘤是由于外阴疏松结缔组织生长过盛,导致该处皮肤隆起,肉眼可见。

一、预防:

1、定期体检: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做好随访:防止病情恶化。

3、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经期和产褥期阴部的卫生。

4、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二、治疗前:

应该对该病症状和相关的禁忌进行详细的了解等。

外阴软纤维瘤需与下例疾病鉴别诊断:

1.纤维瘤(硬纤维瘤) :

(1)简介:

硬纤维瘤也称韧带样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肌腱膜过度增生。它发生于肌肉、腱膜和深筋膜等处,十分坚硬。本病多发生于腹壁,也可发生于腹内及骨骼肌内。硬纤维瘤多发生于30~50岁,以女性多见。也可见于青少年。

(2)鉴别要点:

一般起源于会阴部或圆韧带的深部的纤维组织,间质一般更致密,胶原纤维多。

2.尖锐湿疣:

(1)简介: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上皮增生性病变,为重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温暖潮湿的外阴皮肤粘膜利于其生长、繁殖,形成外阴或阴道尖锐湿疣。

(2)鉴别要点:

有挖空细胞和分枝乳头。

3.神经纤维瘤:

(1)简介:

神经纤维瘤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特点是多系统、多器官受累而以中枢神经系统最为明显,可引起多种肿瘤如错构瘤、神经纤维瘤、脑膜瘤及胶质瘤等;多灶性是其最常见的病理特点。

(2)鉴别要点:

更富于细胞,S-100阳性。

4.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1)简介: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可发生于全身软组织,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侵袭性与复发性是其重要的临床特点。迄今全世界报道的病例不足200例,女性外阴阴道部位AAM的报道更是少见,由于其罕见性,致使目前临床上尚缺乏诊治经验,临床误诊率在80%以上。

(2)鉴别要点:

不呈息肉状,在深部组织浸润性生长,血管丰富(含有中到大血管),弥漫分布,可见平滑肌细胞条索。

5.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1)简介:

一种界限清楚的良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一般位于盆腔会阴部,尤其外阴部位,由间质细胞构成。患者基本为女性。

(2)鉴别要点:

其通常为非息肉样肿物,梭形细胞和浆细胞样细胞围绕纤细壁薄的毛细血管排列。

6.表浅血管黏液瘤:

(1)简介:

浅表性血管粘液瘤是1988年由Allen等人首先提出,其位置表浅,可伴有或不伴有上皮成分。

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生。肿瘤均为浅表性定位,位于驱干、四肢和头颈各部。肿瘤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性病灶,大小0.5~9cm,多数在1~5cm范围之内,缓慢生长,无痛性。

(2)鉴别要点:

两者都可呈息肉状生长,但表浅血管黏液瘤的病变呈多结节状,有丰富的黏液基质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而没有多核间质细胞。

7.细胞性血管纤维瘤:

(1)简介:

细胞性血管纤维瘤(telangiectatic fibroma)为真皮浅层纤维性增生和不同程度的血管增生所致的皮肤色到淡红色丘疹。

(2)鉴别要点:

为境界清楚的非息肉样肿瘤,细胞温和,缺乏多核细胞和均匀一致的血管。

8.平滑肌瘤:

(1)简介:

平滑肌瘤是皮肤平滑肌细胞的良性肿瘤。可由血管平滑肌、立毛肌及乳房或阴囊的平滑肌发生而来。发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2)鉴别要点:

通常不呈息肉状,梭形细胞和表皮之间有界限。

9.外阴乳头状瘤:

(1)简介:

外阴乳头状瘤为上皮来源的肿瘤。病变多发生在大阴唇,也可见于阴阜、阴蒂和肛门周围。

该病比较少见。肿瘤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发病年龄大多在40~70 岁。病变生长缓慢,可无症状,但也可有外阴瘙痒及局部炎症病史。

(2)鉴别要点:

显微镜下比较容易鉴别。

一、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方1、八宝粥

材料:党参、白术各15克,茯苓、怀山药、芡实、莲子、苡米各50克,大枣10枚,糯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莲子去心,诸药加水适量,煮30分钟,滤去党参、白术药渣,加糯米、白糖煲粥。

功效:补益中气。适用于肿瘤手术或放、化疗后食欲下降,不思饮食,表现为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多汗,食后腹胀,大便稀溏等。

方2、参茸炖龟

材料:龟肉500克,人参10克,鹿茸3克,苡米50克,调料适量。

制法:将龟宰杀,去头、爪及内脏,洗净,切块,诸药布包同放入锅中,加生姜、清水等,开水后去浮沫,加料酒大油等,文火煮至肉熟,调入食盐,味精适量。

功效:益气温阳,养阴填精。适用于肿瘤病人阳气虚弱及化、放疗后红、白细胞下降等。表现为体弱气虚,畏寒肢冷,四肢无力,精神不振等。

方3、枸杞甲鱼汤

材料:甲鱼300克,枸杞子30克,熟地黄15克,北黄芪10克,调料适量。

制法:甲鱼宰杀,去甲壳、头、爪,洗净、切块,放砂锅内,加清水及布包诸药,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煲至甲鱼肉熟透,去药包,调入食盐、味精适量。

功效:益气养阴。适用于肿瘤病人气阴不足及化、放疗后红、白细胞下降等。表现为形瘦乏力,口干,盗汗,腰膝酸软等。

方4、八珍鸡汤

材料:母鸡1000克,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白术、甘草各6克,党参、茯苓各10克,生姜3片,调料适量。

制法:将鸡肉洗净,切块,放砂锅中,加生姜,诸药(布包)及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炖至鸡肉烂熟,去药包,调入食盐、胡椒粉、味精即成。

功效:气血双补。适用于肿瘤病人手术及放、化疗后红、白细胞下降等。表现为面色苍白,咽干口燥,动则气喘,心悸失眠等。

方5、归参炖鸡

材料:母鸡500克,当归10克,三七参10克,调味适量。

制法:将鸡肉洗净,切块,放砂锅中,加生姜,诸药(布包)及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炖至鸡肉烂熟,去药袋,调入食盐、胡椒粉、味精即成。

功效:活血补血。适用于肿瘤以血瘀为主要见证者。表现为肋下或局部肿块,质硬,疼痛固定不移,舌紫暗,脉细涩等。

方6、菱粉苡米粥

材料:菱角粉50克,苡米50克,山药100克,糯米100克,佩兰叶10克,浙贝粉10克。

制法:山药切片,苡米水泡开,佩兰叶布包泡开,加入糯米、冷水烧开,再加入菱角粉和浙贝粉调匀,煲粥。

功效:祛痰利湿。适用于肿瘤痰湿较重者。表现为食欲不振,痰多口粘,胸脘痞闷,身重乏力,苔白厚,脉滑等。

方7、蛇莲肉汤

材料:白花蛇舌草30克,苡米、半枝莲各20克,猪瘦肉100克,调味适量。

制法:将猪肉洗净,切小块,苡米泡开,余药布包。将猪肉、药包加清水适量煮开后,转文火炖至肉熟,去药渣,调入药末及食盐、味精。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适用于癌毒炽盛患者。表现为癌性发热,烦渴,小便短赤等。

二、适宜食物

(1)宜多吃具有抗外阴肿瘤和白斑作用的食物,如芝麻、杏仁、小麦、大麦、土瓜、乌骨鸡、乌贼、乌梢蛇、猪胰、菊花、乌梅、桃子、荔枝、马齿苋、鸡血、鳗鱼、鲍鱼、蟹、鲎、沙丁鱼、文蛤、玳瑁。

(2)疼痛宜吃鲎、赤、龙虾、淡菜、海参、虎鱼、甜菜、绿豆、萝卜、鸡血。

(3)瘙痒宜吃苋菜、白菜、芥菜、芋艿、海带、紫菜、鸡血、蛇肉、穿山甲。

(4)增强体质、预防转移宜吃银耳、黑木耳、香菇、猴头菇、鸡肫、海参、薏米、核桃、蟹、石龙子、针鱼。

(5)外阴软纤维瘤手术手术后,耗气伤血,宜多食补气养血之品,如大枣、龙眼、扁豆、粳米、荔枝、香菇、胡萝卜、鹌鹑蛋、藕粉、豆类等。

三、不适宜食物

(1)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3)忌公鸡、鹅等发物。

(4)瘙痒严重时忌海鲜及刺激、致敏食物。

(5)溃疡、出血忌温热性食物:羊肉、韭菜、姜、胡椒、桂皮等。

阴道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