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源性肾损害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肾,肝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肝病患者
- 典型症状:蛋白尿 肝功能衰竭 肝功能不全 腹水 肝掌
一、症状
(一)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多见于儿童和男性、乙型肝炎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临床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少数病人可出现肉眼血尿。
(二)肝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有肝硬化病史,患者可表现为尿检异常(如镜下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等,少数病人无临床表现。肾功能恶化较为缓慢。
(三)肝肾综合征常见于肝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大多数病人有一定诱因,如过度利尿、大量放腹水、消化道出血及应用某些肾毒性药物;通常在肝功能严重损害的同时或之后少尿,可于数日、数周或数月内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往往伴有恶心、呕吐、精神淡漠和嗜睡;病情严重者有肝性脑病及昏迷。感染、出血、低血压和肝功能衰竭等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二、体检发现
肝性病容,黄疸,蜘蛛痣,肝掌,脾大,腹水,或眼睑、下肢浮肿。
引起本病的原因有:
①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肾小球肾炎;
②肝硬化时体内免疫,生理和代谢等方面的紊乱产生的以IgA肾病为主的肾小球肾炎;
③严重肝功能不全时,肾脏低灌注引起的功能性急性肾衰,即肝肾综合征。
积极治疗各种肝脏疾病,预防疾病传变。
(一)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需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并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以及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相鉴别。
(二)肝脏疾病晚期出现肾功能不全,应与单纯性肾前性氮质血症、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相鉴别。
1、不适宜食物:禁刺激性食品:酒、茶、咖啡;各种辛辣调味品如葱、姜、蒜、咖喱、芥末、胡椒;各种香料及含挥发油多的蔬菜如韭菜、茴香、芹莱、小红萝卜等。不宜食菠菜、竹笋、苋莱等,以及豆和豆制品、动物内脏和浓鸡汤、肉汤等。禁吃用油炸的食物。忌吃含核蛋白高的食物。
2、适宜食物:鱼类,牛奶,蜂蜜,蘑菇,饮食的加工以汁、膏、羹、粥等流质、半流质为宜,多选用鱼、瘦肉、蛋、乳类等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糖与维生素、限制脂肪过量。
食疗
1、葫芦汤:鲜葫芦60克,或干品30克,水煎饮汤。
2、西瓜皮、冬瓜皮各15克,天花粉12克,水煎服。每日2次,有清热祛湿利水之效。
3、五豆汤:绿豆、红小豆、黑豆、黄豆、芸豆各等量(15克)。加水煎汤,吃豆喝汤。每日一剂。
4、蘑菇为菜,或煮汁饮服。
5、山药100克,黄芪50克,水煎服每日2次。
6、猪胰玉米须汤:猪胰1个(洗净),玉米须30克,水煎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
7、活鲫鱼,绿茶各100克。将鱼去肠杂洗净,把绿茶塞入鱼腹内,置盆中上锅清蒸,不加食盐,熟后食用,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