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球孢子菌病(球孢子菌肉芽肿,Posada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全身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以青壮年和野外工作者居多
  • 典型症状:淋巴结肿大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低烧 咳嗽伴胸痛 中性粒细胞增高
  球孢子菌病系由吸入粗球孢子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常表现为急性良性无症状的或自限性的呼吸器官原发性感染;偶尔播散,可在皮肤,皮下组织,淋巴结,骨骼,肝脏,肾脏,脑膜,大脑或其他组织形成局灶性病变.  我国1958年首次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球孢子菌病,患者系从流行区归国的华侨。
典型症状:淋巴结肿大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低烧 咳嗽伴胸痛 中性粒细胞增高

一、症状:

从受感染体液或组织标本的培养,或在痰液,胸腔液,脑脊液,引流窦道的病变渗出物直接检查,或在用银或PAS染色的组织活检标本中,检出粗球孢子菌的小球体便可确诊,完整小球体的直径常为20~80μm,厚壁,充满小的内孢子(直径2~4μm),从破裂的小球体释放并进入组织的内孢子可被误认为是无芽酵母菌。

补体结合试验检测抗球孢子菌IgG抗体仍是最有用的试验,血清滴度≥1:4表明存在现感染或新近的感染,更高滴度(≥1:32)表示极有可能已发生肺外感染,然而,免疫抑制病人却可能出现低滴度,成功的治疗滴度应当下降,脑脊液中出现补体结合的抗体可确诊球孢子菌脑膜炎,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仅极少数病例可呈培养阳性。

其他抗体试验,包括更新,更敏感和特异的免疫学试验均不能判断预后,用处不大,免疫功能正常者通常在感染后10~21天内可出现对球孢子菌素或小球体素引起的皮肤迟发性变态反应,但进行性疾病则特征性地缺乏该反应,由于该试验在地方性流行区多数人呈阳性反应,所以,主要用于流行病学研究而不是用于诊断。

临床特点:

a、发病以青壮年和野外工作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

b、病因为粗球孢子菌感染所致。

c、原发性皮损多在接种感染1周~3周发生下疳样损害,以后形成结节,沿淋巴管分布,似孢子丝菌病,有淋巴管炎和淋巴结肿大,多数可自愈。

d、继发性皮损好发于鼻,颊和头皮等处,表现为多发性无痛性结节,中央部破溃,间或呈疣状增生。

e、粘膜及全身各脏器均可受累,但一般不累及肌肉及消化道,肺,重者可致死。

f、分原发性球孢子菌病,和继发性球孢子菌病等。

g、真菌镜检可见圆形厚壁孢子称球体,其中可充满内孢子,真菌培养为双相菌。

h、球孢子菌素皮肤试验阳性,血清学试验阳性。

i、血象白细胞数升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数目增加,嗜酸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血沉持续加快。

二、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一、病因:

球孢子菌为双相真菌,生活在土壤中,具有极强的感染性.仅仅吸人单个孢子就可引起皮肤试验阳性,人类主要通过吸人土壤中的关节孢子或实验室中培养的孢子而感染,少数也可能通过污染物传播。

一、预防:

目前仍没有任何可以防止球孢子菌病方法,建议人们尽量避免参与会在环境中产生很多粉尘的活动,例如建筑等工作,如果你不得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就要采取一些措施,例如配戴口包或面罩。

一、鉴别:

1.原发肺感染应注意与感冒,支气管肺炎等相鉴别。

2.继发性感染应注意与结核,肿瘤及其它真菌感染,梅毒相鉴别。

一、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鱼腥豆带汤】

配方:绿豆30克,海带20克,鱼腥草15克。

制法:以上三味加水煎汤,去鱼腥草,加白糖适量调味。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饮汤食豆和海带。每日1次,连服7日。

【绿豆百合薏米粥】

配方:薏米50克,绿豆25克,鲜百合100克。

制法:将百合掰成瓣,去内膜,绿豆、薏米加水煮至五成熟后加入百合,用文火熬粥,加白糖调味。

功效:养阴清热,除湿解毒。

用法:每日1~2次。

【苋菜蕹菜汤】

配方:马齿苋、生蕹菜各30克。

制法:上二味加水煎煮,取汁。

功效: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用法:饮服,每日1次。

【土茯苓大枣煎】

配方:大枣、土茯苓各30克。

制法:以上二味加水煎汤。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

用法:饮汤,每日2次。

二、饮食宜忌:

1、多饮红茶。红茶中有各种抗菌作用,并且预防感冒。红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杀除食物有毒菌、使流感病毒失去传染力等抗菌作用。

2、宜凉血解毒食物。绿豆、粳米、黄瓜、苦瓜、马齿苋、绿茶等。

3、多食用清热类食品。如绿豆,清热解毒,丝瓜,凉血解毒。

4、忌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5、忌葱、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6、忌烟、酒。

7、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脑膜炎,胸腔积液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