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肝病引起获得性凝血因...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全身,肝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有肝病的人多见
- 典型症状:牙龈出血 月经量多 血小板减少 肝病面容 皮肤黏膜出血
一、症状
肝病患者的出血表现,以皮肤和黏膜出血为多见,但这些出血症状多发生于轻微外伤。自然出血的仍较少见。若患者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及功能异常时,可出血明显。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紫癜、月经过多等症状,也可因食道静脉曲张而出现呕血和(或)黑便。
二、诊断
有肝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
一、发病原因
凝血因子中除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外,多数凝血因子或其中间产物是由肝脏合成的。肝实质细胞可以合成纤维蛋白原,肝细胞微粒体可以合成凝血酶原、因子Ⅶ和因子Ⅹ。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Ⅴ等可能也在肝脏合成。因子Ⅺ、因子Ⅻ、因子ⅩⅢ的合成器官未确定,但在肝病时,这些凝血因子的含量可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二、发病机制
肝病影响凝血因子的机制可能有:
1.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其中较明显的如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的含量减少,因子Ⅴ和纤维蛋白原也减少。
2.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肝脏可以合成血浆素原和血浆素原致活因子的抑制物,并有清除血浆素的作用。
3.肝脏可清除已激活的凝血因子、某些促凝物质以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功能。肝脏疾患使这些清除功能发生障碍,且抗凝血酶Ⅲ和血浆素原等的合成均有减少,影响凝血因子的含量。
1、预防肝出血,既要重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又要培养乐观心情;由于患病时间长、病情反复以及对预后的担忧,常常精神负担较重,情绪不稳定。
2、预防肝出血,要吃少渣易消化的质软的食物,以防食物划破弯曲的静脉丛。蔬菜要切碎制软。避免使用纤维高的根茎类菜。肉类使用嫩的肉丝肉末制软,采用炖煮蒸等方法。不用油煎炸的食物,主食以发酵的软食如面包、发糕及馒头易消化为好。避免吃坚硬粗糙的食物,如粗杂粮、生菜生果,以及带骨刺的鸡鱼类食物。少吃产酸产气的食物:如红薯能使胃酸增加,产气食品如萝卜蒜苗等易引起胀气。禁食强刺激性调味品,如辣椒等。
3、预防肝出血,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咳嗽等增加腹压;同时,要戒烟戒酒,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重要的是定期做肝功能检查。
肝病所引起的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的减少,须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减少相鉴别,其中应重视原发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维生素K试验(koller试验)可帮助鉴别。Koller试验:注射水溶性维生素K3 1mg,在24~48h后复查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的活性,如果其活性比试验前上升30%以上。提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良好,可以区别胆道阻塞的病因。
出血症状明显时,须与肝病伴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相鉴别,DIC血小板数在50×109/L(5万/mm3)以下、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在25s(对照13s)、纤维蛋白原含量在1250mg/L以下,而肝病患者这些指标的降低程度没有如此显著。如果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而甲苯胺蓝可以纠正至正常或部分被纠正的,提示有肝素样物质增多。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以免引起疾病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