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卵巢绒癌(卵巢非妊娠性绒癌,原发性卵巢绒毛膜癌)
- 挂号科室:妇科
- 发病部位:卵巢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青春期前的女性或生育年龄的妇女
- 典型症状:阴道出血 肚子疼 发烧 血性腹水 腹部肿块
原发性卵巢绒癌症状诊断
一、症状:
1.腹部表现:
腹痛、腹块是最常见的症状。Axe曾报道6例全部主诉腹痛,北京协和医院8例中6例主诉腹痛。腹痛可能由于肿瘤出血、坏死所致,也有急腹痛由于肿瘤破裂所致。
2.不规则阴道出血:
Axe曾报道6例中4例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北京协和医院8例中5例有不规则阴道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因为卵巢绒癌分泌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常伴有功能性间质即间质黄素化所致,子宫内膜可有蜕膜性反应。
3.发热:
可达38~39℃,发热可能由于肿瘤出血、坏死或感染所致。北京协和医院8例中有3例表现有发热。
4.性早熟:
发生在青春期前者可表现为性早熟。Axe和北京协和医院报道各有1例性早熟患者。
5.盆腔检查:
可发现盆腔或腹部包块,大小不一。Axe曾报道包块范围4~25cm,北京协和医院报道10~15cm。囊实包块常伴有血性腹水。Axe及北京协和医院各有3例血性腹水。
二、诊断:
1.原发性卵巢绒癌在临床表现方面具有一些特点,如发病年龄轻,尤其是发生在青春期前的女性。盆腔包块增长速度快,伴腹痛或不规则阴道流血,易产生腹水,伴发热,应首先考虑为生殖细胞肿瘤,特别是血清HCG放射免疫实验测定,滴定度升高幅度大。应考虑绒癌的诊断。为区别单纯型或混合型卵巢绒癌,可同时测定血清AFP,如AFP也有升高者,应考虑混合有卵黄囊瘤成分,其他也可混合有未成熟畸胎瘤或无性细胞瘤。肝、脾、肾及盆腔B超、头颅及盆腔CT、肺X线检查或CT,可了解有无其他脏器转移,如肺、肝、脾、肾、脑以及腹膜后淋巴转移。
原发性卵巢绒癌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原发性卵巢绒癌是由卵巢生殖细胞中的多潜能细胞向胚外结构(滋养细胞或卵黄囊等)发展而来。妊娠性绒癌是妊娠滋养细胞发生恶变所致,卵巢妊娠性绒癌大部分由子宫、输卵管妊娠性绒癌转移而来,极少来自卵巢妊娠。
二、发病机制:
原发性卵巢绒癌的特点:肿瘤多为单侧性,右侧较左侧多见。肿瘤直径8~30cm,为有包膜、实性、质软而脆易碎的出血性肿物。多为棕红色,有广泛出血、坏死,常常在肿瘤边缘找到少量存活的瘤组织。形态与子宫绒癌相同,如为混合型可出现其他生殖细胞肿瘤的形态。
1.镜下:有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混合构成的条索或网状结构,合体滋养细胞可分泌HCG。镜下形态亦同子宫绒癌,由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构成。因其他生殖细胞肿瘤特别是胚胎性癌常有不等量的合体细胞,诊断必须同时具备两种滋养细胞。
2.绒癌典型的肿瘤体积较大,单侧,实性,质软,出血、坏死明显。形态同子宫绒癌。如为混合性,则大体上可出现其他生殖细胞肿瘤的形态。
3.转移:主要为血行转移至全身器官,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肺。其次是肝、脑、肾、胃肠和盆腔脏器,非妊娠性绒癌的淋巴转移要较妊娠性绒癌多见。
原发性卵巢绒癌预防
重点在早期发现肿瘤,不论良性或恶性的早期病人,常无明显症状,良性肿瘤又有恶变可能,应开展定期普查。
原发性卵巢绒癌鉴别诊断
年龄对鉴别妊娠性和非妊娠性卵巢绒癌有关,发生在青春期前者可肯定地诊断为非妊娠性绒癌。但如为生育年龄的妇女,常常难以与妊娠性绒癌区别。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可通过PCR(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遗传多态性现象,从肿瘤DNA分析来鉴别妊娠性和非妊娠性绒癌。
原发性卵巢绒癌饮食保健
一、食疗:
1. 生姜片在化疗后嚼服。适用于化疗后恶心呕吐者。
2. 鲜佛手片,泡茶饮用。适用于化疗后恶心伴消化不良者。
3. 藿香3克,佩兰3克,共泡茶饮用。适用于化疗后消化不良伴恶心、头晕及胸闷者。
4. 干姜5克煎汤,加入红糖,每日饮3次。适用于化疗后恶心伴腹痛腹泻者。
5. 黄豆200克煮汤,稍加盐,经常食用。适用于化疗后身体虚弱兼有贫血者。
6. 炒韭菜,或韭菜炒鸡蛋。经常食用。适用于绒癌经治疗后体力虚弱者。
7. 蟹壳炙粉,每日3次,每次服1克。适用于绒癌尚未治疗的初期。
8. 山慈菇9克,紫草20克,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煎汤代茶饮,每日1至2次。适用于任何类型绒癌,不论治疗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