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总神经卡压症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周围神经系统,小腿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麻痹 无力 感觉障碍 疼痛 疲劳
一、症状
慢性损伤的患者开始时主诉小腿外侧疼痛,行走时加重,休息后减轻,随后渐出现小腿酸胀无力、易于疲劳,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减退或消失。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以及腓骨长、短肌不同程度的麻痹可引起足下垂并且轻度内翻。急性卡压的患者多在一次局部压迫后出现小腿侧及足背感觉障碍、足下垂。
在腓总神经卡压引起完全性损伤的患者,可见足下垂,行走时呈跨越步态,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障碍,伸拇、伸趾、足背伸、足内外翻障碍,小腿前外侧肌群萎缩。
二、诊断
1.Tinel征 腓骨颈部叩打有放射痛为阳性。
2.肌电图 可了解损伤的部位及程度,同时可排除其他疾病。
3.X线片 膝关节X线片可发现骨骼的病变。
依据病史、临床表现、Tinel征及肌电图检查,即可诊断。
一、发病原因
1.外伤 最为常见,多见于腓骨头、颈处骨折,胫骨外侧平台骨折,足内翻损伤,N窝外侧软组织损伤等。
2.慢性损伤 多见于长时间蹲位、盘膝而坐、跪地、足内翻畸形等,这些情况都可使腓骨长肌过度紧张,致其起始部的腱性组织卡压腓总神经。
3.医源性因素 在临床上亦较为常见,如石膏、夹板压迫等。
4.肿物 腓骨头、颈处的肿瘤,如骨巨细胞瘤、软骨骨瘤、血管瘤等;股二头肌肌腱、腓骨长肌起始部的腱鞘囊肿。
5.其他 不明原因的卡压。
二、发病机制
由于腓总神经在绕腓骨颈处位置固定且不移动,位于皮下,其深面又为坚韧的腓骨,因而此处最易引起卡压。
一、预防
1、本病通常系外伤、医源性损伤、肿瘤压迫等原因导致,主要是根据病因进行预防。
2、高危工作者,如建筑工人、采矿工人容易造成损伤,在工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自己。
1.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 此病为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引起支配的肌肉不同程度地瘫痪。胫骨前肌瘫痪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因而亦可引起足下垂、跨越步态,但此病患者很小就发病,病史长,感觉功能正常。
2.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年人好发,主要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痛。此病亦可表现为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障碍,但足下垂少见,腰椎CT或椎管造影检查可鉴别。
一、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五味子鸽蛋
分量和制作方法:五味子50克煎汁,鸽蛋30枚,煮熟去壳后放入五味子汁中略煮,然后浸泡在汁中2天。
食用方法:每次吃鸽蛋3枚,一日1―2次,每次食前需加热煮沸。一般连服2周左右。
二、适宜食物
宜多吃菠菜、油(油食品)菜、荠菜、冬瓜、竹笋、苦瓜、鲜藕、芹菜、黄花菜、小麦、桑葚、梨、桃、葵花子、绿豆、龙眼、鸡蛋、羊肉、鸭肉、乌骨鸡、蜂蜜(蜂蜜食品),粳米、糯米、小米、黄豆及制品、大麦、胡萝卜、南瓜、西红柿、奶类、人参(人参食品)、鲤鱼、桂鱼、猪肝、猪肚、牛肉、羊心、兔肉、鸽蛋,糯米、红枣、百合、酸枣仁、枸杞子、银耳、鹅肉、猪肺、猪胰、冬瓜、苦瓜、茄子、鲫鱼等。
三、不适宜食物
忌长期食用止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