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老年结核性脑膜炎,老年人结脑)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颅脑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 多发人群:成人
- 典型症状:乏力 低烧 食欲不振 脑膜刺激征 颅内压增高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症状诊断
一、症状
病程呈亚急性和慢性过程。症状轻重不一,无特征性表现。
全身中毒症状:早期表现为低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
脑膜刺激征:如颈部强直,克氏征阳性。
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较常见,常伴脑积水。如头痛、呕吐、视力模糊、、视盘水肿。
脑神经麻痹:支配眼内、外肌的神经瘫痪如视神经、动眼神经等。有时尚有震颤及不自主运动。
脑实质受损:数周后发展到意识障碍、昏迷,失语等。
二、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较难,而老年患者因症状、体征不典型则更困难,但以下几点可作诊断依据。
1. 早期诊断依靠详细询问病史:密切的结核接触史,有肺部及其他部位结核病灶对本病的高度警惕性。
2. 当出现下列症状时,如性情改变、轻微发热、头痛、无原因呕吐、顽固性便秘或嗜睡及烦躁相交替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
3.脑脊液检查有相关的病变显示。
4.最特征的检查是脑脊液抗酸染色涂片找到抗酸杆菌,但阳性率低。还可作脑脊液结核杆菌PCR,及抗核抗体检查。
5.CT扫描可发现梗阻性脑积水,基底池呈铸型强化,部分患者基底节区可有梗死灶。胸部X线摄影对诊断有帮助。脑电图检查可见不对称偶发尖式棘、尖-慢、棘-慢等现理波。仅可作为临床的辅助诊断,而对病原的鉴别诊断方面意义不大。而对随访治疗效果、判断预后及后遗症有帮助。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
一、发病原因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非化脓性脑膜炎,可作为全身性血行播散性结核的一部分,常伴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原发结核感染,尤其是肺结核和急性粟粒性结核,其他如淋巴结核、肠结核、骨结核、肾结核等亦可伴发。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亏耗,脾胃虚损,气血不足,抗病力降低,结核杆菌乘虚而入,病邪郁热化火,窜人营血而酿成。
二、发病机制
结脑多由于结核复发及脑膜附近的干酪病灶播散所致,原发结核病病变行成时,病灶内的结核杆菌可经血行而停留在脑膜、脑实质、脊髓内,形成隐匿的结核病灶。当上述病灶一旦破溃。结核菌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造成结核性炎症。此外,脑附近组织如中耳、乳突、颈椎、颅骨等结核病灶,亦可直接蔓延,侵犯脑膜,但较为少见。主要病理改变为脑膜广泛性慢性炎症反应,蛛网膜下腔尤其是脑基底池充满黏稠的渗出物,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起脑积水及颅内压增高。血管亦有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致脑梗死。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预防
1.一级预防
(1)建立防治系统:建立和健全各级结防机构,负责组织和实施治,管,查的系统和全面管理,按本地区疫情和流行病学特点,制定防治规划,并开展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培训结核病防治业务技术人员,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结核病防治规划和实施。
(2)早期发现和彻底治疗已发现的病人:病例发现主要依靠因症就诊,从中及时发现和诊断出结核病人避免漏诊和误诊,必须做到“查出必治,治必彻底”,必须彻底治疗病人特别是传染性患者,大幅度降低传染源密度,才能有效降低感染率和减少发病。
2.二级预防
早期发现结核病患者和对其进行及时治疗,防止带菌和转慢。
(1)早期发现:加强卫生宣传,普及有关结核病防治知识,使群众做好自我检查和互相监督,一旦发现可疑者,立即到医院检查,这对患者本人和整个社会都是有益的,是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的有效手段。
(2)早期治疗:肺结核的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抗结核药的合理使用,以杀灭和抑制细菌,使病灶愈合;外科手术切除破坏性病变,防治病变播散或造成传染;对症治疗。
3.三级预防
本期预防建立在二级预防基础之上,及时的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肺结核的并发症为:
①大面积双肺结核功能大面积受损,导致支气管扩张易继发肺部感染,二者均可导致功能进一步受损乃至呼吸衰竭。
②长期反复发作导致的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进一步影响其肺心功能。
③大面积胸膜粘连是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不当所致,可引起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乃至肺心病与呼吸衰竭,因此,在肺结核治愈防止复发是三级预防的关键,这便要求临床医师在治疗时严格按照早期,规律,适量,联合,全程地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对待病人,并加强督导,使肺结核患者的病损程序减少到最低,防止复发所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 并发症多因诊治不及时或不适当所致,应尽可能使肺结核患者的病损程序减少,在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保存现有肺心功能,充分发挥其潜在的代偿能力,使患者达到功能康复。
对因肺结核而病残者,社会上加以爱护与指导,首先对继续排菌者进行适当隔离并督导用药,争取在强化治疗过程中控制痰菌,在此基础上,要向社会及家庭进行宣传,争取社会和家庭各方面的关怀和帮助,加强患者功能锻炼与营养支持都是长期而繁杂的工作,需要家庭成员的大力参与支持,心理康复是肺结核患者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医务工作者有责任把肺结核的病原体,发病机制,传播途径,治疗预期目的和当前治疗效果如实地向患者进行交代,以消除患者某些不必要的心理顾虑,要向其讲明适当的隔离措施的目的及时限,并讲明肺结核是一种可以基本控制的传染性疾病,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这对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早康复都是有益的。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鉴别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常需与其他脑膜炎相鉴别。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饮食保健
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增加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