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泪囊肿瘤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均可发病
  • 典型症状:重度痛 目垢增多 目赤 流泪 眼痛
  泪囊肿瘤比较罕见,但其种类却不少,大多是原发性肿瘤;亦可由于眼眶、鼻腔和鼻旁窦肿瘤扩张侵犯所致;极少数是转移性肿瘤,泪囊转移性肿瘤常侵犯其邻近组织,如面部、鼻旁窦等。
典型症状:重度痛 目垢增多 目赤 流泪 眼痛

泪囊肿瘤症状诊断

 1.泪囊肿瘤有3征:泪囊区肿块,肿块位于内眦韧带水平的上方;肿块表面皮肤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压迫泪道有带血的液体反流,病人可有流泪或血性泪液流出。国内倪O等研究82例泪囊肿瘤,临床分为4个阶段:Ⅰ期(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泪囊区扪不到包块;Ⅱ期,泪囊区有明显肿块;Ⅲ期,肿瘤扩张至邻近组织;Ⅳ期有转移证据。其中77%病例就诊时可扪及泪囊区包块。

2.初期症状有溢泪,慢性泪囊炎和泪囊部肿胀。早期行泪道冲洗是通畅的,可持续数月。发展愈慢,泪道通畅的持续时间愈长,较晚期出现泪囊部皮肤浸润,酷似炎症,但并不像急性泪囊炎那样严重。如先阻塞鼻泪管,常伴发慢性泪囊炎。泪囊肿瘤一般无痛,按压肿块可发现质地较硬,但这不只是肿瘤本身的硬度,而是肿物使深筋膜张力增加之故。按摩不能使其缩小,压力大时可有疼痛。

3.与良性肿瘤不同,泪囊的恶性肿瘤可侵犯到内眦韧带以上,极少数泪囊肿瘤经泪小管达泪点开口处,被肉眼看到。大部分泪囊肿瘤在病之初期就有症状,后逐渐加重。一般地说,良性肿瘤的病程长,年龄分布也宽。根据病史及临床特征,结合影像学表现,可以明确泪囊部肿瘤的诊断。但确诊肿瘤的性质需要病理学检查。

泪囊肿瘤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十分清楚。部分泪囊肿瘤与长期的泪囊慢性炎症有关。

二、发病机制:

泪囊的良性肿瘤相对地较少。主要有:泪囊囊肿、乳头状瘤、多形性腺瘤、纤维瘤、肌母细胞瘤、息肉、毛细血管瘤、良性黑色素瘤(痣)等。其中以囊肿和乳头状瘤为多见。泪囊囊肿实为鼻泪管和泪小管同时阻塞或狭窄后,泪囊黏膜本身分泌的黏液不能排出,逐渐扩大所致;病人多无痛苦。而乳头状瘤往往出现于长期的慢性泪囊炎或黏膜外伤后。泪囊内息肉的产生常伴有鼻息肉或过敏性鼻腔疾患。泪囊乳头状瘤有两类:一类向囊腔突出,占据内腔;一类在囊壁内生长(也有两种情况都存在)。后者有40%发现早期恶变。

泪囊肿瘤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注意生活细节,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泪囊肿瘤鉴别诊断

泪囊肿瘤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泪囊部肿胀,因而首先应与泪囊炎相区别。因所有肿瘤的病程都比较长,没有急性炎症现象,故易与急性泪囊炎区别。慢性泪囊炎通过泪道冲洗和挤压便可诊断,因为泪囊炎在挤出脓液后就瘪陷,而肿瘤则不可能。与慢性泪囊炎另一区别是后者泪囊区一般未扪及包块,压之为灰白色黏液或脓液自泪点流出,X线拍片,泪囊窝骨质无破坏,泪囊造影显示泪囊排空缓慢,侧位见造影剂环绕肿块可助区别。所有的良性肿瘤的肿胀部位在内眦韧带的下部。用手指按压试验,囊肿有弹性和波动感,其表面光滑。纤维瘤和肌母细胞瘤,按压感是实质性;乳头状瘤按摩后可稍缩小。

泪囊肿瘤饮食保健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鼻出血,眼球突出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