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损伤
- 挂号科室:呼吸内科
- 发病部位:肺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气管隆突以上的损伤 心率增快 呼吸困难 粘膜充血 声音嘶哑
吸入性损伤症状
1.呼吸功能不全期
重度吸入性损伤,伤后2天内为呼吸功能不全期,其主要表现呼吸困难,一般持续4~5天后,渐好转或恶化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呼吸困难是由于广泛支气管损伤或含有肺实质损伤,引起通气,换气障碍,通气与血流灌注比例失调,导致进行性低气血症,血PaC2<7.8kPa,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罗音及哮鸣音。
2.肺水肿期
肺水肿最早可发生于伤后一小时内,多数于伤后4天内发生,临床上具有明显的肺水肿症状,其主要是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气道梗阻,通气障碍,造成组织缺氧所致,此时并无左心衰竭,若早期治疗不当,输液量过多,更易发生肺水肿。
3.感染期
伤后3~14天,病程进入感染期,由于气管,支气管粘膜纤毛受损,造成气道机械性清除异物的功能障碍,同时局部及全身免疫功能下降,损伤肺对细菌的易感增强,气道粘膜坏死脱落,可形成溃疡,长期不愈,成为肺部感染灶,肺部感染往往继发于机械性阻塞和肺不张,严重感染者可诱发全身性感染。
吸入性损伤病因
吸入性损伤的原因主要是热力作用,但同时吸入性大量未燃烬的烟雾、炭粒、有刺激性的化学物质等,同样损伤呼吸道及肺泡。因此,吸入性损伤是热力和化学物的混合损伤。
吸入性损伤与致伤的环境有关。其往往发生于不通风或密闭的环境,尤其是爆炸燃烧时,此环境内,热焰浓度大、温度高,不易迅速扩散,患者不能立即离开火我;加之在密闭空间,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及其他有毒气体,使患者中毒而昏迷,重则窒息死亡。合并爆炸燃烧时,高温、高压、高流速的气流和浓厚的有毒气体,可引起呼吸道深部及肺实质的损伤。另外,患者站立或奔走呼喊,致热焰吸入,也是致伤原因之一。
吸入性损伤预防
1.防治感染
吸入性损伤后,由于气道及肺部受损,纤毛功能破坏、气道分泌物及异物不能及时排出、局部及全身抵抗力下降等,常致气道及肺部感染。一旦感染,若治疗不及时,可并发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并成为全身感染的重要病灶,诱发脓毒症。
2.彻底清除气道内异物和脱落的坏死粘膜组织
,引流通畅,是防治感染的基本措施,其次是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严格控制创面-肺-创面细菌交叉感染;定期作气道分泌物涂片和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另外,应加强全身支持疗法,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防治感染有理要意义。
吸入性损伤鉴别
应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明确气管、支气管的损伤部位和程度。定期胸部X线摄片,及时作血气分析及碳氧血红蛋白测定,以了解呼吸功能和肺部病变。
一、饮食保健
注意个人卫生及生活环境的清洁、消毒以防止感染。
二、宜吃食物
宜吃促进伤口愈合的食物; 2.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3.宜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三、不宜食物
忌吃活血的食物:如红糖,甘蔗,洋葱; 2.忌吃富含油脂的食物:如奶油、猪油、肥肉; 3.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尖椒、花椒、生蒜。
四、推荐食谱
宜吃促进伤口愈合的食物; 2.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3.宜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