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神经病(维生素D缺乏神经病变)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骨,颅脑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婴幼儿
- 典型症状:反应迟钝 夜惊 骨痛 食欲减退 惊厥
维生素D缺乏神经病症状诊断
一、症状
维生素D缺乏症涉及神经系统的主要征候有以下3方面:
1.婴儿和儿童缺乏维生素D引起维生素D缺乏病,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患儿不活泼、食欲减退、易激惹、睡眠不安、夜惊、多汗、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等。
2.婴儿及儿童的骨骼变化与维生素D缺乏的程度有关,主要特征为骨钙化不良。当血钙降低时,出现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如面部肌肉颤动、手足搐搦、暴发性哭泣、蝉鸣样喉痉挛、全身性惊厥,严重的惊厥甚至引起窒息而死亡。
3.成人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骨软化,主要症状是肌无力和骨痛,多胎妇女骨盆畸形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
二、诊断
本病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血清钙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及血清25-(OH)D3水平降低和放射学检查等诊断不难。
维生素D缺乏神经病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维生素D缺乏可由以下原因引起:
1.日光照射不足 多见于多雾多雨地区及冬春季,缺少户外活动使接受紫外线不足,皮肤产生维生素D减少。
2.食物中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 见于婴幼儿喂养不当、生长迅速或需要量增加的小儿。
3.吸收障碍 如胆道、胰腺及小肠疾病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肝细胞损害使维生素D不能羟化成25-OH-D3等。
以上原因引起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障碍,引起维生素D缺乏病及骨软化。
二、发病机制
人体皮肤含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可转变成维生素D3,合成量与日照强度、时间长短及皮肤色素有关,深色皮肤维生素D合成量少。维生素D可由食物提供,主要在空肠以乳糜微粒方式吸收,经淋巴进入血液循环,与内源性维生素D3一起被肝细胞摄取。在肝脏被激活,经维生素D25羟化酶作用转化为25-OH-D3,在肾脏进一步代谢成为1,25-(OH)2D3,与甲状旁腺一起发挥调节钙、磷代谢作用。血清钙降低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作用于肾脏调节1,25-(OH)2D3的产生。1,25-(OH)2D3在靶组织中诱导产生钙结合蛋白-D,增进小肠对钙的吸收,促进骨钙及。肾小管对磷酸盐的重吸收,维持血钙浓度,使细胞内、外钙浓度恒定。
维生素D缺乏神经病预防
1、孕妇及乳母要多食富含维生素D、钙、磷及蛋白质的食物,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小儿满月后即可抱出户外活动,并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日10ug(400IU)。
2、早产儿、双胎及低出生体重儿自生后2周起即可补充,在头3个月每日给20ug(800IU),以后减至每日10ug(400IU)。一般服至2岁以后可不再用维生素D预防。
维生素D缺乏神经病鉴别诊断
注意与其他病因导致的骨骼畸形、手足搐搦或惊厥相鉴别。
维生素D缺乏神经病饮食保健
预防维生素D缺乏可多晒太阳,选择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鱼肝油和蛋类等。生长发育较快的婴儿、户外活动较少的老人、孕妇和乳母等,须注意另外从膳食中补充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