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状肢端角化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手部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有家族病史的人群,20岁以前发病,男女均可发生
- 典型症状:疱疹 丘疹 指(趾)环状缩窄带 肢端角化 表皮角化
一、症状
常在出生时或儿童期发病,少数在青春期发病。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没有种族或地区差异。
损害为扁平或凸起的角化过渡性坚实丘疹,直径1至数毫米,正常肤色或棕红色,类似扁平疣或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数目多,不融合,皮损摩擦可引起水疱,一般无自觉症状。皮损分布于肢端,主要在手足背,也可见于掌跖、手指屈侧、腕、前臂、肘、膝。掌跖部损害表现为散在的半透明角化丘疹。可有弥漫性掌跖皮肤增厚,甲板可累及,表现为增厚、变白。损害逐渐增多,持续终生不消退。
二、诊断
根据肢端疣状扁平丘疹,持久存在,有家族史,诊断不难。
一、发病原因
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与毛囊角化病伴发,或家族中有毛囊角化病患者。故认为两者可能是同一角化遗传缺陷引起。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目前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应和下列疾病鉴别:
1.毛囊角化病 呈疣状结痂性损害,分布在皮脂溢出部位,组织病理有角化不良及腔隙等特征性改变。
2.扁平疣 扁平丘疹,表面较光滑,无遗传性,不累及掌跖,病理检查表皮细胞有空泡变性。
3.疣状表皮细胞发育不良 丘疹较粗糙,损害分布广泛,表皮细胞有广泛的空泡形成,花篮状角化过度及角化不良。
4.持久性豆状角化症 生发层变平,真皮浅层有致密的带状细胞浸润。
1、宜多食维生素E丰富的食物, 如芹菜、苋菜、菠菜、枸杞菜、芥菜、金针菜、黑芝麻等。宜多吃含粘蛋白的骨胶质多的食物,如牛骨汤、排骨汤等。
2、忌过食糖和脂肪丰富的食物,如肝类、肉类、洋葱等酸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