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肠石性肠梗阻

  •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多发生于30岁以内
  • 典型症状:粪便中见到褐红色果实皮或毛发 肠壁坏死 急性肠扭转
  肠石是由不溶水和消化液的钡盐、钙盐等沉淀物、吞入物或正常存在于肠内的物质生成的胆酸结石。由该结石堵塞肠腔狭窄处所引起的梗阻称为肠石性肠梗阻。
典型症状:粪便中见到褐红色果实皮或毛发 肠壁坏死 急性肠扭转

一、症状

肠石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与胆石性肠梗阻相似。开始常为部分性梗阻,当肠石随着肠蠕动下移至肠腔较小的回肠末端时即可出现完全性肠梗阻。所以梗阻部位也多见于回肠末端,少数病例可见于十二指肠、结肠、直肠等部位。当肠石擦破或压迫肠黏膜坏死后可出现消化道出血。亦可引起肠扭转、肠壁坏死、穿孔而形成弥漫性腹膜炎。有时可在呕吐物或粪便中见到褐红色果实皮或毛发等物。

二、诊断

根据病史,结合X线、内镜及B超检查,诊断一般不难。但表现不典型者只能经手术而作出诊断。

一、发病原因

原发性肠内胆酸结石可能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使近端空肠pH降低,或因细菌在肠袢中过度繁殖,致使空肠pH下降,同时将胆盐分解形成胆酸,胆酸在pH较低的空肠中不溶于水形成胆酸结晶。胆酸结晶可作为结石的核心,与某些不能溶解或消化的无机盐、食物或异物等在胃肠道形成特殊的凝固物或硬块,成为肠结石,结石增大堵塞小肠,即导致肠石性肠梗阻。

二、发病机制

根据肠结石的混入成分,引起梗阻的肠石可分为3种:①真性肠石:一般是由肠道黏膜上皮、小型粪石、果核及其他异物等组成一个核心,经无机盐的沉积而形成结石。②药物性肠石:是因为长期口服含钙、磷、镁等的药物后在肠道内形成的不溶解性硬块。③混合性肠石(植物毛粪石):由食入的某些水果、蔬菜或吞食毛发后形成的,尤其食入未成熟的水果更易形成。

引起肠梗阻的结石中,以植物毛粪石较为多见。其中又以柿子形成的植物粪石最为常见。未成熟的柿浆和成熟的柿皮中含有鞣酸,鞣酸与胃酸接触后形成胶状的聚合物而沉淀,并不断吸附植物纤维成为团块,再经含钙、磷、镁等的无机盐沉积即形成肠石。食入柿子的量越多越易形成。毛粪石多见于精神失常者吞食了自己或他人、动物的毛发、树叶纤维、羊毛外衣等,较多的毛发可随胃肠蠕动而拌缠成发球,从而形成一个坚固孤立的团块。亦有报道胃肠吻合线部分脱落并以此为核心形成结石致肠梗阻的。有胃手术史者,如胃次全切除BillrothⅡ式吻合,迷走神经切断、幽门成形术等更易形成结石。Michael报道的113例胃肠石中,106例曾作过胃部手术。其原因是胃手术后,胃蠕动缓慢、排空延缓,使得胃内容物与胃酸接触的时间较长,容易形成胃石,尤其是食柿子后。胃手术后,尤其BillrothⅡ式吻合术,由于吻合口较大,在胃内形成的胃石更易进入小肠而引起梗阻。在肠道憩室处及肠狭窄的近端也容易形成肠石。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全胃肠外营养,也就是通过静脉途径输注身体所必需的营养液。肠梗阻时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既可作为术前的准备,也可作为非手术治疗或术后不能及早进食的支持治疗。若病症解除和肠功能恢复,最好尽早口服。不能进正常饮食的病人,可进要素膳食,积极预防病症的发生。

肠石性肠梗阻鉴别应该和单纯性肠梗阻鉴别,单纯性肠梗阻是只是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而无肠管血运障碍,而绞窄性肠梗阻是指梗阻并有肠壁血运障碍者。可因肠系膜血管受压,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引起,表现就是后者会有腹腔积液肠管坏死(一般腹水呈血性)。后者疼痛剧烈,甚至发生休克等是急诊手术的特征。

1、肠石性肠梗阻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宜清淡有营养、流质的食物。米汤,菜汤,藕粉,蛋花汤,面片等。

2、肠石性肠梗阻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不吃不消化,刺激性食物,长纤维食物,胀气、油腻、腥发食物。

羊肉,牛肉,大葱,辣椒,鸡汤,排骨汤,牛奶,大豆,蚕豆,红薯,土豆,芹菜,菠菜,韭菜,大白菜,香菜,笋等。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肠扭转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