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月经量多(月经过多)

  • 挂号科室:妇科
  • 发病部位:子宫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青春期--围绝经期的女性
  • 典型症状:月经量多 月经失调 有排卵性功血 经期提前 子宫出血
  月经过多(menorrhagia)的定义是连续数个月经周期中月经期出血量多,但月经间隔时间及出血时间皆规则,无经间出血、性交后出血、或经血的突然增加。系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一类。临床上以出血时间与基础体温(BBT)曲线对照,将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分为月经量多与经间出血两类。
典型症状:月经量多 月经失调 有排卵性功血 经期提前 子宫出血

一、症状

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月经量多的患者每个月经周期失血量多于80ml。每位患者主观判断出血量的标准有很大差异。有报道在主诉月经量多的患者中,仅40%经客观测量失血量多于80ml。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月经量多者其月经虽有紊乱,但常有规律可循。

二、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以上相关检查、经前5~9天测定血孕酮浓度有助于确定为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一、发病原因

无器质性疾病的有排卵妇女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可能是排卵功能的轻微异常所致,由子宫内膜成熟或脱落不规则或雌、孕激素比例不当引起。

二、发病机制

1.从内分泌角度分析,

异常子宫出血可由以下情况引起,其出血机制为

(1)雌激素撤退性出血:

对切除卵巢的妇女给予适当剂量及疗程的雌激素后停药,或将雌激素量减少一半以上,即会发生子宫出血,被称为雌激素撤退性出血。但是如所给的雌激素剂量过低,疗程过短,或雌激素减量的幅度过小,也可无子宫出血。绝经后妇女血雌激素浓度在低水平上也有波动,但并无月经来潮。这是因为子宫内膜增殖必须达到一定厚度后失去激素支持时才会出现出血,有的学者设想为雌激素的内膜出血阈值;超过这一阈值后,如果减弱雌激素的刺激到上述阈值以下,即会出现子宫出血;反之,如雌激素刺激强度低于上述阈值,并在此阈值水平以下波动,则并不出现出血。

(2)雌激素突破性出血:

相当浓度的雌激素长期作用,无孕激素的对抗影响,可造成子宫内膜过度增殖以至于不同程度的增生。无对抗雌激素的刺激通过直接作用于血管,减低血管张力;刺激间质VEGF表达,减少PGF2a、AngⅡ的生成,促进一氧化氮(N0)、PGE2、PGI2生成等途径引起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或由于内膜间质、血管、腺体发育不同步,溶酶体发育过度而不稳定,释放水解酶,而引起出血增多或持续不断、不可预计,被称为雌激素突破性出血。

(3)孕激素突破性出血:

体内孕激素与雌激素浓度比值过高,不能维持分泌期内膜的完整性而引起出血。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Fraser等(1996)综合了应用单一孕激素类避孕药,如norplant,长效醋甲孕酮后出现突破性出血机制的研究结果,认为孕激素突破性出血的临床特点为不规则持续少量出血;有持续孕激素作用的同时,必须也有持续低水平雌激素的影响;子宫内膜呈受抑制的分泌或萎缩相,有局灶性片状脱落;宫腔镜检查可见到宫腔内浅表血管扩张、血管壁薄、微血管密度及脆性增加,出现瘀斑;血流动力紊乱、白细胞浸润增多等。这些改变对自然发生的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参考价值。还有研究提示局部MMP表达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VEGF等血管新生因子或移行白细胞功能改变,导致内膜崩解及修复异常,皆可能与此类出血有关。

(4)其他:

子宫内膜局部的出血原因还可见于局部血管的异常,如动静脉瘘;全身止血、凝血功能异常等。

2.月经量多的发病机制

 经比较有排卵月经量多与月经量正常的妇女,月经周期中血清LH、FSH、E2及唾液P浓度的动态变化,内膜组织相,结果未见差异。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含量评分(单抗免疫组化法)结果差异亦无显著性。不同个体之间上述受体含量变异却较大。但Gleeson(1993)等报道月经量多患者晚泌期子宫内膜ER、PR高于正常(单抗固相免疫法)。有报道月经量多者血浆及经血内凝血因子、子宫血管密度皆正常。近年研究有阳性发现的发病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子宫内膜不同PG之间比例失衡:

已知不同PG对血管舒缩及血小板功能有相反的作用。前列环素(PGI2)能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栓素A(TXA2)却使血管收缩,促进血小板聚集。PGE2及PGF2皆能促进血小板活性,但前者使血管扩张,后者使血管收缩。有研究显示:月经量多患者子宫内膜生成PGE2/PGF2a量的比值增高,PGl2及TXA2的各自代谢产物-6酮PG-TXB2比值也升高。此两对PG产生量的失衡,导致血管扩张、血小板聚集功能受抑制的倾向,而引起月经量的增多。

(2)内膜纤溶系统功能亢进:

子宫肌层及内膜含有大量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Gleeson(1994)研究显示正常妇女子宫内膜tPA活性从晚泌期起开始升高,到下个月经周期第2天达峰值。月经量多者内膜tPA活性在中泌期起即升高,晚泌期及下个月经周期第2天,经期内膜及经血tPA及I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I)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周期第2天经期内膜tPA活性与月经失血量有强的正相关关系。可能由于内膜tPA活性过高,使纤溶系统功能亢进,引起止血的血栓不稳定或再通,细胞外基质胶原及黏附蛋白降解加剧,内膜剥脱广泛持久,导致月经量多。

(3)其他:

卵泡期子宫内膜VEGF、NO表达增加使血流增加,子宫内膜ET释放、bFGF受体减少白细胞浸润增多,内膜出血相关因子基因表达过强等。

月经过多预防

1、适劳逸要积极从事劳动(体力和脑力劳动),但不宜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过则易伤脾气,可导致统摄失职或生化不足而引起的月经疾病。

2、节育和节欲要重视节制生育和节欲防病,避免生育(含人流)过多过频及经期、产后交合,否则损伤冲任、精血、肾气,导致月经疾病。上述各项在平时应多加注意,在经期、产后更要重视,既可减少或防止本病的发生。

3、适寒温要根据气候环境变化,适当增减衣被,不要过冷过凉,以免招致外邪,损伤血气,引起月经疾病。

4、节饮食要注意饮食应定时定量,不宜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油腻、生冷寒凉、辛辣香燥之品以免损伤脾胃而至生化不足,或聚湿生痰或凉血、灼血引起月经不调。

5、调情志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郁怒,损伤肝脾,或七情过极,五志化火,扰及冲任而为月经疾病。

月经过多鉴别

有排卵型功血患者的月经虽有紊乱,但常常仍有规律可循,因此详细询问出血的起止时间及出血量将有助于鉴别其出血性质。

与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相鉴别。如有不规则出血、经间出血、性交后出血、或经血的突然增加、或盆腔痛、经前腹痛,则提示可能有器质性疾病。全血象及凝血功能检查亦十分重要,血小板的黏附功能、聚集功能检查以发现是否为血小板无力症。罕见的还有子宫动静脉瘘,须经子宫动脉造影诊断。Wilansky(1989)对67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月经量多患者行TRH刺激试验。31例TSH基值为(2.4/0.24)MU/L者TRH刺激后TSH峰值为(11.5/1.0)MU/L,随诊其中的16例月经量多持续存在。另15例(22%)TSH基值为(5.9/0.76)MU/L者经TRH刺激后TSH峰值高达(47.5/5.9)MU/L,其中8例服甲状腺片后,TSH值下降,T4值上升,随诊1~3年月经正常。结论是亚临床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可能是月经量多的病因之一。如有肥胖、应用非对抗雌激素或三苯氧胺、或多囊卵巢综合征,则应注意除外子宫内膜癌。Fraser(1990)报道对316例月经量多的患者行宫腔镜、腹腔镜检查,结果49%的患者有器质性疾病。以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腺症最为常见。

一、食疗方(仅供参考)

偏方

【方一】

备料:韭菜100克,羊肝120克。

制作方法:将韭菜去杂质洗净切断,羊肝切片,用铁锅明火炒熟后吃。

适用症:气虚月经过多。

【方二】

备料:羊肉500克,当归、生地各15克,干姜10克。

食用方法:羊肉洗净,切块,放砂锅中,并入洗净之药及酱油、盐、糖、黄酒、清水各适量,红烧至肉烂。

适用症:气虚所致月经量多。

【方三】

备料:黄芪30克,粳米100克。

食用方法:先煎黄芪去渣、下米、煮作粥,空腹食之。

适用症:气虚不能摄血之月经过多。

【方四】

备料:鸡冠花15~30克,鸡蛋2个。

食用方法:加水2碗将鸡冠花与鸡蛋同煮,鸡蛋熟取出去壳,放回锅里再煮至汤液1碗,吃蛋喝汤,日1  次,连服3~4次。

适用症:血热月经过多。

【方五】

备料:生地、地骨皮各30克,玄参、麦冬、白芍各15克,阿胶30克,白蜜40毫升。

食用方法:前5味水煎取浓汁300毫升,另用60毫升白开水将阿胶烊化,同入药汁内,加白蜜,置文火上调,候凉,装瓶。每服20毫升,日3次。

适用症:虚热所致月经过多。

【方六】

备料:蚕豆花500克,冰糖少许。

食用方法:将蚕豆花洗净,切碎;用蒸馏法制露(干品制露2000克,鲜者制露1000克),或调入冰糖,搅匀,贮瓶备用。每次120克,1日2次温服。

适用症:血热所致月经过多。

【方七】

备料:生地黄6克,益母草10克,黄酒200毫升。

食用方法:将黄酒倒入瓷瓶(或杯)中,加生地、益母草,隔水蒸炖20分钟。每次50毫升,日2次。

适用症:血瘀所致的月经过多。

【方八】

备料:油菜苔120克,蜂蜜适量。

食用方法:将油莱苔洗净,切碎略捣,绞取汁液,兑入蜂密,调匀。每次服2~4汤匙,

适用症:血瘀引起的月经过多。

【方九】

备料:当归24克,赤芍、生地炭各15克,川芎、桃仁、红花各9克,益母草30克,泽兰12克,枳壳10克。

食用方法:水煎服,经前开始服药,日服1剂,服1~3剂后停服。

适用症:血瘀所致的月经过多。

日常食疗

1.白石榴皮一个,白莲蓬一个,水煎服。

2.鲜芹菜30克,鲜卷柏30克,鸡蛋2个。鸡蛋煮熟去壳置瓦锅,放入芹菜、卷柏,加清水浸没药渣,煮熟后去药渣吃蛋饮汤。每日1剂,连服2-3剂。

3.黑木耳20克,红枣30枚,红糖20克,煮熟服食,每日1次。

4.猪皮1000克,加水用小火煮烂,加黄酒250毫升,红糖250克,调匀煮沸后装入盆中,冷藏成冻胶,切片食用。有滋阴养血,止血润肤作用,经常食用,可治贫血消瘦,月经过多,崩漏及各种出血症。

5.鲜虾仁30克,核桃仁50克,猪肾(切好漂洗干净)2只,炒熟食,每日1-2次。

6.鸡汤或猪瘦肉汤适量,煮沸后,加入鲜蚝肉250克,略煮沸即可,用食盐、味精调味食用。

7.干芹菜、金针菜各30克。水煎代茶饮。

8.鲜生地30克,粳米60克。煮粥食用。

9.藕250克,瘦猪肉100克。水煮后食用(上方适用于血热者)。

10.乌骨鸡500克,黄芪50克,艾叶30克。煮熟后食肉喝汤。

11.黑豆、红糖各30克,党参10克,煎汤服用(上方适用于气虚者)。

12.益母草60克,鸡蛋6枚。煮透后食用(适用于血瘀者)。

13.青梅膏、丸的制法与功效。制法:取肥大青梅十斤,煮至极烂,去核,过滤后再煎,浓缩成稠厚之膏即青梅膏,捻成丸药如黄豆大即青梅丸。

二、适宜食物

经期内应多吃葱白、木耳、花生、核桃、大枣、桂圆、玫瑰花。

属热证者还可选食小麦、小米、赤小豆、绿豆等,血瘀者,酒及食醋等可适当配用。

血液的主要成分有血浆蛋白、钾、铁、钙、镁等无机盐。这就是说,每次来月经都会丢失一部分蛋白质与无机盐。因此,从原则上讲,月经干净之后应补充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及用一些补血药。在此期间可选用既可益肤美容又有补血活血的作用的食品与药品有:牛奶、鸡蛋、鹌鹑蛋、牛肉、羊肉、猪胰、芡实、菠菜、樱桃、龙眼肉、荔枝肉、胡萝卜、苹果、当归、红花、桃花、熟地、黄精等。

月经期间,还应补充一些有利于“经水之行”的食品,如羊肉、鸡肉、红枣、豆腐皮、苹果、薏苡仁、牛奶、红糖、益母草、当归、桂圆等温补食品。有食欲差、腰痛等症状时,饮食宜选用营养丰富、健脾开胃、易消化的食品、如大枣、面条、薏苡仁粥等。为保持营养平衡,应同时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食物以新鲜为主,不仅味道鲜美,易于吸收,且营养破坏较少。

三、不适宜食物

月经期时应注意一些特殊食物

(1)食盐:女子在月经期来潮前吃过咸的食物是有害的。过咸的食物会使体内的盐分和水分储量增多,从而造成在月经来潮之前发生头痛、激动、易怒等现象。

(2)饮食忌食生冷: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血得热则行,得寒则滞。月经期如饮食生冷,一则有碍消化,二则损伤人体阳气,导致内寒产生,寒凝滞,可使经血运行不畅,造成经血过少,甚至痛经。即使在酷暑盛夏季节,经期也不宜吃冷饮。月经期饮食以烧熟、温热食品为宜,在冬季还可适当吃一点羊肉、鸡肉、桂圆等温补食品。

(3)忌饮浓茶:茶除了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外,还有防治疾病的作用。但妇女月经期间特殊的生理因素决定了忌饮浓茶。因为浓茶中咖啡碱含量较高,刺激神经和心血管,使人兴奋,基础代谢加快,容易产生痛经、经期延长和经血过多。同时,浓茶中的鞣酸在肠道中与食物中的铁强合,发生沉淀,使铁的吸收受到阻碍,引起缺铁性贫血。

(4)血热者忌吃辛辣、葱、蒜、姜、芥末、茴香、花椒等动火食物;虚寒者忌吃生冷果瓜及寒凉之食品。

贫血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