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鳃裂囊肿和瘘管(鳃裂囊肿和瘘)

  • 挂号科室:口腔科
  • 发病部位:颈部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咽喉炎 脓性分泌物 呼吸困难 吞咽困难 面色苍白
  鳃裂囊肿和瘘管(branchial cyst and fistula),76%~90%是由第2鳃裂和咽囊胚胎性残存组织演变而成,较少由第1或第3~5鳃裂和咽囊演变而来。临床表现为下颌角至胸骨上窝之间的胸锁乳突肌前缘处有缓慢增大的、不能推动的肿物和(或)瘘孔,瘘孔有透明的黏液溢出。感染时局部皮肤红、肿、压痛,并产生吞咽疼痛或吞咽困难等。若第1鳃裂囊肿和瘘管并发听力障碍和肾功能异常时,则考虑为Branchio-Oto-Renal综合征。临床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典型症状:咽喉炎 脓性分泌物 呼吸困难 吞咽困难 面色苍白

鳃裂囊肿和瘘管症状诊断

     一、症状

    1.第1鳃裂囊肿及瘘管(颈耳瘘管) 很少见,多数患者是于生后不久,在下颌角下方附近发现有瘘孔,一般直径不大于1~2mm,有黏性分泌物自瘘孔溢出。

有外耳道瘘孔者,外耳道也常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但鼓膜正常。若本病并发听力障碍和肾功能异常者为Branchio-Oto-Renal综合征。


扪诊可发现自瘘孔向上到耳部皮下有可活动的条索样物。

2.第2鳃器囊肿及瘘管(颈侧瘘管)

(1)鳃器囊肿:囊肿可以出现在下颌角至胸骨上窝之间的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任何部位,但多数囊肿发生在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中上1/3连接处。鳃裂囊肿呈圆形,直径3~5cm,边界清楚,质软,不能推动,有时囊壁上方可触及索条。囊肿大小比较恒定,可缓慢增大。如囊肿有细小窦道与咽部相通,排出囊内容后,口腔内有怪味和臭味,囊肿则缩小。细菌经咽部窦道侵入囊内,则引起继发感染,表现为囊肿表面及其周围皮肤红肿、吞咽疼痛或吞咽困难、局部压痛、全身发热等感染症状。

(2)鳃器瘘管:由第2鳃裂和咽囊引起者,外口多数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中下1/3交界处,低于囊肿出现的部位。单侧瘘口约占总数的90%,双侧者比较少见。家族性患儿中,双侧者比较多见,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原发性瘘管在生后即可发现颈侧有瘘孔,持续或间断性地溢出分泌物。瘘孔也可能自行闭合一个时期,以后又出现。完全型瘘管在吃奶和饮水时会有奶或水自瘘孔流出。当瘘孔分泌物停止时有的患者可发生咳嗽、声嘶和吞咽困难等症状。有的在瘘管探查时发生咳嗽、声嘶、脉速改变、面色苍白、出汗、昏厥和胃肠症状,此乃因刺激迷走神经所致。有的患者在扁桃体切除术后发生完全性鳃器瘘管。

患者头转向对侧时在瘘孔上能触到皮下有纤维条索样物。

3.第3鳃器囊肿和瘘管(梨状窝窦囊肿和瘘) 第3鳃器形成的颈侧囊肿和瘘管很少见。

瘘管位于颈总动脉之后、迷走神经之前。其外孔与第2腮器瘘管的外孔的位置基本一样,但内孔是在甲状舌骨膜进入咽下梨状隐窝处。临床位于颈左侧者居多数。如囊肿位于咽部,阻塞呼吸道,在新生儿时期就可发病,表现为喉喘鸣,甚至呼吸困难。儿童时期因梨状窝窦感染,常并发急性咽喉炎,少数并发急性甲状腺炎,表现为颈部红肿、压痛等。

4.第4、5鳃器不引起颈部先天性畸形 它们所形成的瘘管,左侧的向下绕主动脉弓,右侧的向下绕锁骨下动脉。

内孔在咽下部,极少数人的外孔在锁骨以上。

二、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一般不困难。

1.病史 生后或不久发现的瘘管或囊肿。

2.临床特征 瘘管或囊肿发生在下颌角下方或胸锁乳突肌前缘等鳃器行走区域,瘘孔有透明黏液外溢,瘘孔上能触到皮下纤维条索样物。

3.辅助检查 X线和B超检查示鳃器行走区域有囊肿和瘘管的特征性影像。

鳃裂囊肿和瘘管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第1鳃裂瘘管的成因

随着胚胎的发育成熟,第1鳃弓(下颌弓)和第2鳃弓(舌骨弓)逐渐融合,第1鳃裂闭合线正好把第1鳃弓和第2鳃弓所形成的区域分开。


当第1鳃弓和第2鳃弓未能正常融合时,则在第1鳃裂腹侧埋藏的残余细胞,随着胚胎发育形成内含外胚层上皮组织的窦道或瘘管。典型的第1鳃裂瘘管的位置是自外耳道向下向前,到同侧下颌中部的下方。瘘管的外孔多在下颌的下缘,舌骨平面以上,胸锁乳突肌与颈中线之间的颌下三角区内;内孔进入外耳道软骨部。所以,第1鳃裂瘘管又称颈耳瘘管。除典型者外,有的瘘管很短,只到颊部;有的瘘管向内与第1鳃囊发生沟通,于是便同咽鼓管相并行进入鼻咽腔。瘘管开口于外耳道,其位置和形状均不一样。有的深到外耳道软骨与骨交界处,有的浅在耳屏和对耳屏之间。有的开口比较大,周围皮肤稍隆起;有的开口很小,不易发现;有的成一盲囊与外耳道软骨相连,并无开口。

2.第2鳃器瘘管成因

胚胎发育中第2鳃裂或第2鳃囊闭合不全引起。临床表现为先天性颈侧瘘管。根据瘘孔情况有3种类型。

(1)完全型:具有内孔和外孔的瘘管。外孔大多(80%)位于颈侧下1/3的胸锁乳突肌前缘,少数位于颈侧中1/3或上1/3。

(2)不完全型:只有外孔或内孔的瘘管;

(3)隐性型:内、外孔皆闭锁,只中间部分未闭合的瘘管。此型日后演变成囊肿。

二、发病机制

囊壁和管壁主要由结缔组织所构成,壁内混杂有肌纤维和淋巴滤泡,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外周组织内有淋巴液积聚。多数囊壁和管壁内面衬以复层鳞状上皮,附有毛囊、皮脂腺和汗腺,部分囊内衬纤毛柱状上皮,与呼吸道上皮相同,偶可见过渡性变形上皮。以鳞状上皮为主者囊内容为混浊水样液或乳状液;以柱状上皮为主者是较稠黏液,并含有胆固醇结晶;囊内感染时则为脓性液体。若囊壁有胸腺组织(Hassall小体),是第3鳃裂和咽囊的衍化物;如含甲状腺组织,是第4咽囊衍化而成。此外,尚有鳃裂囊肿与甲状舌管囊肿并存的报道。

鳃裂囊肿和瘘管预防

本病由于瘘管的持续与外界想通,皮肤完整性被破坏,非常容易合并细菌或者真菌的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鳃裂囊肿和瘘管鉴别诊断

   1.鳃裂囊肿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急性颌下淋巴结炎: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与较小的鳃裂囊肿继发感染很相似,容易误诊。鳃裂囊肿继发感染前,有长期存在囊肿史可资鉴别。应用抗生素等控制感染后,淋巴结缩小,呈实质性,可以活动。鳃裂囊肿具囊性感,不能活动。

(2)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淋巴结干酪性坏死液化后也呈囊性感,常与鳃裂囊肿混淆。结核性淋巴结炎病灶周围常有许多淋巴结发炎,互相粘连,肺部可能有结核病灶,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强阳性,可以排除鳃裂囊肿。

(3)淋巴管瘤:颈部细小淋巴管瘤类似鳃裂囊肿,但前者常位于颈后三角,呈囊性感,透光试验阳性。B超显示淋巴管瘤常为多房性而鳃裂囊肿为单房、壁光滑。囊穿刺抽液,淋巴管瘤为水样淋巴液,无胆固醇结晶等可以与鳃裂囊肿鉴别。

(4)甲状腺结节:有时鳃裂囊肿与甲状腺侧叶上极粘连或深入甲状腺内,核素扫描常为冷结节,甲状腺功能正常,故不易与甲状腺冷结节鉴别。应行囊肿穿刺抽液寻找有无胆固醇结晶和穿刺抽吸细胞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5)甲状舌管囊肿:少数偏离颈中线的甲状舌管囊肿很像鳃裂囊肿,前者随吞咽上下活动,囊肿索条与舌管粘连,囊内抽出液无胆固醇结晶等可资鉴别。

2.鳃瘘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甲状舌管瘘:少数偏离颈中线的甲状舌管瘘很像鳃瘘,但前者的瘘口索条与舌骨连接可资鉴别。

(2)颈部结核性瘘管:局部常有反复感染史,病灶周围有多发淋巴结肿大,且互相粘连,病灶破溃排出干酪样物质,肺部可能有结核病灶,PPD强阳性等,借此可以排除鳃瘘的诊断。

鳃裂囊肿和瘘管饮食保健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急性甲状腺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