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头疽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肌肉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中老年患者,尤其是消渴患者
- 典型症状:晨起前额疼,午后减轻 头沉 头昏 脓包 三角头畸形
有头疽症状诊断
[诊断]
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处。多发于中老年人。
根据病程演化,临床可分为三期
初期患处起一肿块,上有粟粒样脓头,肿块渐向四周扩大,脓头增多,色红灼热,高肿疼痛。伴发热恶寒、头痛纳差。
溃脓期肿块进一步增大,疮面渐渐腐烂,形似蜂窝,肿块范围常超过l0cm,甚至大于30cm。伴壮热、口渴、便秘、溲赤等。
收口期脓腐渐尽,新肉开始生长,逐渐愈合。
整个病程约1个月左右,病情初期在第l周,溃脓期在第2周到第3周,收口期在第4周。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常在15X109/1.一20X109/L,中性粒细胞80%一90%。应常规检查血糖、尿糖。可作脓液细菌培养。
有头疽疾病病因
[病因病机]
1.外感风温、湿热之邪邪毒侵入肌肤,毒邪蕴聚以致经络阻塞,气血运行失常。
2.脏腑蕴毒情志内伤,气郁化火;或由于平素恣食膏粱厚味、醇酒炙博,以致脾胃运化失常,湿热火毒内生。以上二者皆可致脏腑蕴毒。
3.内伤精气由于房室不节,劳伤精气,以致肾水亏损,水火不济;阴虚则火邪炽盛,感受毒邪之后,往往毒滞难化。
体虚之际,容易发生,故消渴患者常易伴发本病。如阴虚之体,每因水亏火炽,而使热毒蕴结更甚;气血虚弱之体,每因毒滞难化,不能透毒外出,如病情加剧,极易发生内陷。
有头疽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一、疖病小而位浅;无全身明显症状;易脓,易溃,易敛。
二、脂瘤染毒患处有结块,或有扩大的毛囊口,可挤出皮脂栓;染毒后红肿多局限;全身症状较轻;溃后脓液中可见豆渣样物质。
有头疽饮食保健
忌食鱼腥、辛辣等发物或甜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