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卵泡腺细胞增殖综合征(卵泡膜细胞增殖综合征,卵泡腺细胞增殖综合症)

  • 挂号科室:妇科
  • 发病部位:卵巢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女性
  • 典型症状:月经稀少 男性化 体重增加 多囊卵巢 喉结增大
  卵泡腺细胞增殖综合征系指患者临床上出现女性男性化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同时具有卵巢泡膜细胞增生的病理改变的一组症候群。本征早在1949年为Culiner及Shippel所描述,指出间质中有黄素化泡膜细胞,但与邻近的卵泡无关。这类疾病原来是包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女性男性化,多见于青年女性,类固醇测定方法的进展及氯米芬对本征无效对本征的确诊有很大帮助。病理证实卵巢泡膜细胞增生的病理改变,故目前将此征独立出来,也称为卵巢泡膜增殖综合症。
典型症状:月经稀少 男性化 体重增加 多囊卵巢 喉结增大

一、症状

月经改变:本征绝大部分患者一开始就表现月经稀少,最终可导致闭经。

肥胖:明显肥胖。或只有体重增加,而肥胖不明显。

二、体征

多毛:患本征者面颊部、下颌及颈部出现多毛。

男性化征象:生须、喉结增大、不同程度的乳房萎缩、阴蒂肥大。

三、妇科检查

患者阴道壁光滑、萎缩,宫颈萎缩。剖腹探查时可见子宫、输卵管正常,双侧卵巢增大。

四、诊断

根据典型的月经改变和男性化表现,临床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在远离卵泡的卵巢间质中,有形态学上类似泡膜细胞而含有脂肪的细胞时,可以确诊为卵泡腺细胞增殖综合征,当这些病理现象伴随着临床上男性化,就可以诊断为卵泡腺细胞增殖综合征。

一、发病原因

本征确切病因机制不详,是由于体内多种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协同作用的结果。卵泡腺细胞增殖综合征患者睾素的增加,可能与卵巢内某些酶的缺乏有关,使雌激素生成障碍,睾丸素增多,同时引起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

中医认为主要与肾的先天禀赋不足、脾胃后天运化失调以及肝气郁结有关。

二、发病机制

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也相似,从病理及临床表现上来看,本征患者卵巢没有增厚的纤维化包膜,在卵巢皮质间质中有一层周围的卵泡膜细胞增生,卵泡大都是原始滤泡,并有男性化的临床特殊表现,故有关本征的发病机制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卵巢常呈双侧性增大,最大直径可达7cm,卵巢表面光滑、乳白色有光泽,皮质内有小囊向表面突起,其表面还可以见到很多散在的小黄色区域,多发性小囊内充满清液。镜检可见表面呈间质胶原化,其间有很多的原始滤泡,而有早期的生长滤泡,较深处有很多大小不等的囊性滤泡,并有一层黄素化的增生的内卵泡膜细胞,未见黄体。离囊性滤泡较远处,有很多的多边形间质卵泡膜细胞形成的小巢,这些细胞内含有类脂质。

一、预防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做好随访。调节饮食结构,低脂低糖低热量膳食,优化饮食结构,平衡养分。保持好心情,郁闷、愤怒和畏惧等不好情绪会激发脆弱的神经,破坏内分泌的调节,降低机体免疫能力。 提升运动力度,适宜运动促使人体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抵御能力,有益于内分泌协调。

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鉴别。具有月经紊乱,闭经,无排卵,多毛,肥胖,不孕合并双侧卵巢增大呈囊性改变,称为多囊卵巢综合症。可具备以上典型症状,也可以只有部分症状,因排卵障碍而致不孕则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

多毛与毛发增多症的病因鉴别女性多毛(伴或不伴男性化)的病因很多,但其共同特点是存在雌激素相对不足和雄激素(或其作用)增多,使血雄激素升高或雌激素/雄激素比值下降,偶尔也可由于组织对雄激素的敏感性增高所致,部分病人伴有一定程度的男性化表现。 据详细的病史、体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与特殊检查,病因鉴别一般不难。临床上要首先确定是否有高雄激素血症。

一、食疗方

归参炖母鸡:嫩母鸡1只活宰,取鸡肉,切块,与当归身、党参、生姜同入炖盅,加沸水适量、烧酒少许,炖盅加盖,隔水文火炖3~4小时,调味。食鸡饮汤。

功能:补气养血,调理月经。症见月经延后,经行量少、色淡质稀,面色萎黄,眩晕心悸或产后血虚眩晕。

乌骨鸡鸡血藤汤:乌骨鸡宰后去毛、肠杂,斩件,放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过冷,与鸡血藤(斩碎)、生姜、红枣(去核)同入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调味食。

功能:补血活血,调理月经。症见月经稀发,经行量少、色紫红、时有血块,则有腹痛,面色萎黄,眩晕心悸。亦可用于出血后之贫血。

白鸽鳖甲汤:白鸽1只去毛、内脏,鳖甲打碎后纳入白鸽腹,同入锅加水1升,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1~2小时,待鸽肉煮烂调味。食肉饮汤,1次/日。

功能:症见月经稀发,迟迟不来,腰膝酸软,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盗汗,烦躁易怒,失眠多梦。

二、适宜食物

为免控制饮食造成吸收不足,应视情况每天补充500~1500毫克(mg)钙片和一颗含400微克(mcg)叶酸的综合维他命、每日水份应达8杯水量;为避免血脂质异常,少吃含饱和脂肪酸与氢化脂肪酸食品,如猪牛绞肉、肥肉、各种家禽及家畜皮、奶油、人工奶油、全脂奶、油炸食物、中西式糕饼;鱼肉、蛋白、豆、坚果是比较好的蛋白质源。

三、不适宜食物

1、忌烟、酒。

2、忌羊肉、狗肉、韭菜、胡椒等温热动血食物。

3、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4、忌葱、蒜、椒、桂皮等刺激性食物。

粉刺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