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肾错构瘤(肾血管肌脂肪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挂号科室:泌尿外科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中年,女性较多
  • 典型症状:蛋白尿 胃肠道症状 尿频 腰酸背痛 智力减低
  错构瘤亦名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良性肿瘤。过去认为少见,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已很常见。可以是单独疾病,也可是结节性硬化的一种表现。国外报告大约50%诊断肾错构瘤病人有结节性硬化,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并有家族发病倾向,表现为大脑发育不良、癫痫、面颊部皮脂腺瘤。错构瘤也可发生在脑、眼、心、肺、骨,有时可误认为转移病灶。我国肾错构瘤病人合并结节性硬化者比较少见。
典型症状:蛋白尿 胃肠道症状 尿频 腰酸背痛 智力减低

一、症状

1.泌尿系表现

小的病变可无症状,常在体格检查如B超或CT检查时被意外发现,大的肿瘤因压迫十二指肠或胃可出现胃肠道症状,若因自发性破裂导致肿瘤内或肿瘤周围出血,可造成腰部疼痛,甚至突发剧痛,严重者可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休克,血尿较少见。

2.肾外表现

面部蝶形分布的皮脂腺瘤,癫痫,智力减退等。

二、诊断

1.上述症状和体征;

2.尿路造影示占位性病变;

3.超声检查示肾实质占位性病变,多为强回声的肿块。

4.CT检查示肾内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及CT值低的脂肪成份。

5.肾血管造影示有不规则的肿瘤血管,多为小动脉,无动静脉瘘。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清楚,肾错构瘤分为两种类型:

①有结节性硬化者:无病状,双侧,肿瘤小,多发,发病年龄小。

②不合并结节性硬化者:常有自觉病状,多发或单发,单侧,肿瘤较大,发病年龄亦较大,以上是1960年代分型,随着影像学进步尤其是超声检查的普及,无结节性硬化者也可发现为双侧肾,多发,小病灶,并无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见到的肾错构瘤往往为体检偶然发现,症状不明显。

二、发病机制

肾错构瘤常为双侧,呈黄色或灰色,常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钙化。肿瘤因3种主要成分即血管、脂肪细胞和平滑肌而命名。尽管有恶性报道,目前认为肾外或淋巴结受累反映了肿瘤多中心,而非转移。其为恶性无充分的标准。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由于错构瘤的成分中有不成熟的血管,所以瘤体可能会突然破裂,引起肿瘤的出血,患者表现为急性腹痛,出血较多的话甚至会出现休克,所以出现上述症状时必须要引起警惕,及时来医院就诊。

1.肾细胞癌 也表现为腰痛、腰腹部肿块及血尿。但无痛性间隙性肉眼血尿更明显,发现腰腹部肿块往往较晚,因肿瘤破裂出血所致休克和急腹症者甚为少见。超声检查往往呈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肾动脉造影实质期可见肾影增大及造影剂聚集。IVU示肾盂肾盏多有破坏表现。CT可见肾内密度不均、边缘不规则、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的实质性肿块,肿块的CT值略低于正常肾实质。增强扫描示肿块的CT值高于正常肾实质。

2.肾母细胞瘤 其主要临床表现也为进行性增大的腹部肿块,但多发生于儿童。病情进展迅速且伴恶病质表现,超声检查呈细小散在的低回声光点,IVU示肾盂肾盏有明显破坏或缺失。

3.多囊肾 腰痛和腰腹部肿块与本病相似,但其病程进展缓慢,血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均较明显。IVU示双肾影增大,边缘不规则,肾盏伸长、变形。超声检查肾实质内多发的圆形无回声暗区。CT检查示双肾增大,肾实质内可见多数边缘光滑、大小不等的囊性肿块。

4.腹腔内实质脏器破裂 表现为突发性腹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因严重出血而导致休克,易与肾错构瘤自发破裂出血相混淆。但出血前已有原发脏器病变,如肝癌等。外伤或剧烈活动常为破裂出血的诱因。无血尿表现,IVU示肾盂肾盏形态正常,超声检查肾脏为正常声像。

1、以食清淡、富含营养之品为宜,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2、少食牛、羊、猪、狗肉,忌食油腻厚味、烈性酒及辛辣煎炸食品。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发霉的食品等。

肾盂肾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