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粘连性肠梗阻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肠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儿童
- 典型症状:腹胀 肚子疼 排便障碍 肠鸣 停止排气
一、症状
1.腹痛
为最早出现的症状,腹痛的产生主要由于肠管阻塞,近端肠腔扩大和肠壁强烈收缩所致,绞窄性肠梗阻发病初期腹痛非常急剧,个别病儿可早期出现休克,腹痛同时伴有呕吐,开始是因为腹膜与肠系膜的神经受刺激反射引起,继而则因肠道梗阻,肠内容物逆流而致反复呕吐,高位梗阻出现呕吐早,为绿水,低位梗阻出现呕吐较晚,内含粪便。
2.腹胀
高位梗阻仅上腹胀,低位腹胀较明显,可见肠型及肠蠕动波,听诊肠鸣音亢进呈金属音或气过水音。
3.不排便
梗阻最初可排出积聚在梗阻远端的大便,以后则不再排便排气,因呕吐频繁,损失大量消化液,又因不能进食及发热,病儿逐渐出现脱水酸中毒,绞窄性肠梗阻一开始脱水症状就较严重,少数病儿腹腔内粘连广泛,肠管长期受粘连约束,临床上可出现慢性部分性单纯性肠梗阻,经常反复发生腹痛,呕吐,有时出现腹胀,1~3天后自行缓解,发作时腹部可见宽大肠型及蠕动波,经常会因某些因素刺激而突然出现完全性肠梗阻,即慢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急性发作。
二、诊断
阵发性腹绞痛与反复呕吐的表现,呕吐物为黄绿色液体,甚至为粪汁样,不排便,排气,查体摸到肠型及听到高亢肠鸣音,即可诊断为肠梗阻,若有腹腔内感染,外伤及手术史等,应考虑为粘连性肠梗阻,腹部X线透视及平片,钡灌肠等相应检查可助确诊。
一、发病原因:
肠粘连和腹腔内粘连带形成可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先天性者较少见,可因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
后天性者多见,常由于腹腔内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引起。
临床上以手术后所致的粘连性肠梗阻为最多。粘连最常见的部位是小肠、容易发生在阑尾切除手术后(尤其是阑尾穿孔腹腔引流术后)或盆腔手术后。可由以下原因引起:
1、损伤:
腹膜肠壁浆膜受机械性刺激,如手术创伤、温湿度变化,手术中使用化学药品等的刺激均可引起粘连。
2、感染:
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炎症性粘连,如慢性结核性腹膜炎,炎症过程中同时产生粘连,急性化脓性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后遗粘连。
3、异物刺激性粘连:
如腹腔内出血、胆汁、胎粪及其他药物、肿瘤刺激引起的粘连。
二、发病机制:
肠粘连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引起肠梗阻。常见的有以下情况:
1、肠袢间紧密粘连成团或固定于腹壁,使肠腔变窄或影响了肠管的蠕动和扩张;
2、肠管因粘连牵扯扭折成锐角;
3、粘连带压迫肠管;
4、肠袢套入粘连带构成的环孔;
5、或因肠袢以粘连处为支点发生扭转等。肠襻折叠成角或依此粘连部发生扭转,这种情形常发生在切口下面。
6、某段肠襻与远处粘连,如空肠与盆腔粘连,牵拉肠管成锐角也可造成肠梗阻。
以上情况,一般造成单纯性肠梗阻。如并发扭转束带或内疝影响血运,即形成绞窄性肠梗阻。此外,进食后大量肠内容物达粘连处,引起肠蠕动亢进可发生肠扭转,亦可促进肠梗阻的形成。
粘连的发生与损伤的程度、异物的刺激严重程度,物理刺激强度,腹腔应用抗生素等药物及全身情况有明显的联系。
初期均由于保护性炎症反应,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变成纤维蛋白后沉积在腹膜及肠浆膜上,形成松软广泛的肠襻间纤维蛋白性粘连。
逐渐生成胶原纤维而形成纤维性膜式粘连。经过肠管的蠕动,使剩余的纤维性粘连膜被牵拉破裂,而遗留下索带式粘连,或部分肠襻相互紧密粘连成团,引起肠管扭转,肠腔狭窄就成了以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发病基础。
后天性粘连性肠梗阻是腹腔内手术常见并发症,如何在手术中,术后预防粘连的发生是极其重要研究课题,在文献中,曾应用各种各样的药剂与物质,例如肝素,双香豆素,右旋糖酐,地塞米松,吲哚美辛,布洛芬,玻璃酸酸酶,链激酶,硅油等,从理论上有预防粘连作用,然而实际效果不肯定,尚待进一步研究,术中应仔细操作,不损伤过多的组织,止血要彻底,以防止形成血肿而产生粘连,肠管不能过久地暴露在腹腔外,覆盖脏器的纱布垫时间不宜太长,必须长时间暴露时应及时更换温盐水纱布,温度不宜过高,35~40℃为最合适,手套上的滑石粉必须冲洗干净,滑石粉在腹腔内可产生粘连,全腹膜炎手术病人,腹腔内脓汁应尽量吸净,必要时用含有庆大霉素和甲硝唑盐水溶液彻底冲洗腹腔,留置腹腔引流,术后24~48h拔掉引流管,缝合腹膜和脏器,均应平整,高低不平线结可形成粘连,前腹膜应尽可能缝合,后腹膜缺损可不必勉强缝合,帮助患儿改变体位和早期起床活动,排便,排气后,早期进食,促进肠蠕动恢复,同时也可以口服多潘立酮,西沙必利(普瑞博思)等胃肠动力性药物,偶尔也可以应用新斯的明,术后早期应用超短波理疗,均可帮助肠蠕动的恢复,预防或减少肠粘连梗阻。
应与肠痉挛、急性胃肠炎等相鉴别。
肠痉挛:肠痉挛又称痉挛性肠绞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为常见的机能性腹痛。患儿的腹痛,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不等,时作时止。经反复发作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后,腹痛可不再出现。个别患儿,其反复发作的腹痛,可迁延数日,腹痛的程度轻重也各不相同,严重者可以出现就地翻滚。可发生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或含胆汁,解痉药可缓解。
急性胃肠炎:有饮食不洁史,常有呕吐和腹泻,部分伴有发热等感染症状。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