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念珠菌病(假丝酵母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全身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尿急 丘疹 尿痛 念珠菌感染 尿频
  念珠菌病是由真菌念珠菌属各菌种(Candida species)引起的多种临床综合征。通常按受累的部位分为,黏膜皮肤念珠菌病和侵袭性或深部器官念珠菌病。黏膜皮肤念珠菌病包括口咽念珠菌病或鹅口疮、食管炎和阴道炎;侵袭性或深部器官念珠菌病有念珠菌血症、慢性播散性或肝脾念珠菌病、心内膜炎和内眼炎。在大多数患者中,念珠菌病为机会感染性疾病。
典型症状:尿急 丘疹 尿痛 念珠菌感染 尿频

念珠菌病症状

1.全身性念珠菌病

是由以白念珠菌为主的念珠菌属所致的侵袭性感染,其表现为真菌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和肝,脾,肾,骨,皮肤及皮下组织或其他组织的灶性病变。不同部位的感染导致的症状不同,既可侵犯皮肤和粘膜,又能累及内脏。

2.黏膜念珠菌

(1)口咽黏膜念珠菌病或鹅口疮新生儿为好发人群

病发部位为舌部、颊黏膜、腭部或其他口腔黏膜表面,呈现奶油白色的凝乳状渗出性假膜斑片。假膜斑片下可见黏膜糜烂出血的鲜肉状红斑。红斑的出现表示黏膜已发生病变。口角炎发生于口角,单侧,也可双侧罹患。发病部位皮肤黏膜糜烂或皲裂,常伴有渗液少许及结痂,张口或嘴部活动可有疼痛、出血。鹅口疮扩散到食管可引起念珠菌食管炎,表现为吞咽疼痛,咽下困难,或胸骨后疼痛,而出血者则罕见。在无任何已知诱因的情况下,出现鹅口疮或食管炎者,应高度怀疑为HIV感染。累及胃、大小肠黏膜的胃肠道念珠菌病,以癌肿患者为最常见,并为播散性感染的主要来源。

(2)食管念珠菌感染

食管的真菌感染以念珠菌最常见,其中又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多见。其他少见的真菌感染有曲菌、组织胞质菌、隐球菌和芽生菌等。轻症病人可无症状,重者临床上多表现吞咽疼痛、咽下异物感、咽下不适,部分病人出现吞咽困难。

(3)皮肤念珠菌病

损害的皮肤出现界限清楚的潮红糜烂面,外周有绿豆大小扁平暗红色丘疹、小水疱或小脓疱围绕。指间常发生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长期从事潮湿作业的人。皮损呈卵园形,表现为浸渍和糜烂,界限清楚。自觉有痛疼感或轻度瘙痒。脚趾犯病可呈糜烂型足癣。

3.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主要是细胞免疫缺陷,而体液免疫多数呈亢进表现。属于原发性细胞免疫缺陷病。 患者可出现皮肤、黏膜和爪甲慢性复发性念珠菌感染,如鹅口疮、阴道炎等,皮肤损害多见于面部和四肢,呈略隆起的境界清楚的红斑,伴有角质增生、鳞屑及念珠菌性肉芽肿,颜面、前额和头顶的皮损常覆角化性厚痂,指(趾)甲周围显著肿胀,甲板肥厚、扭曲及破坏。内脏多不受累。

(1)生殖器念珠菌病

以妇女外阴阴道炎最常见,一般健康妇女阴道带有念珠菌但无临床症状表现。当妇女处于妊娠期或有口服避孕药、接受抗生素治疗、糖尿病和HIV感染时可出现念珠菌外阴阴道炎,致病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临床表现以阴道粘膜发红、糜烂伴有白色或黄色凝乳状分泌物、阴唇红斑和奇痒为特征。男性可通过性交而感染出现龟头炎,通常表现为龟头部出现浅表性小水疱和渗出性斑片。

(2)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是指妇女感染白念珠菌(白假丝酵母菌)引起外阴阴道炎,主要表现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安、尿急、尿频等,一般症状较轻或中等,多见于妇女,儿童也可发病,是女性生殖道感染常见炎症性疾病。目前该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成为白带增多的最主要病因。

(3)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是指妇女患单纯性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症状,经真菌学检查又为阳性,可称为念珠菌外阴阴道炎复发。

临床表现:在月经来临前一周加重,在月经过后有一定缓解。皮肤潮红、肿胀,自觉剧烈瘙痒,可伴外阴、阴道烧灼感。环境温暖时或穿紧身衣裤或合成织物时症状会加重。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表面有白色片状薄膜或凝乳状物覆盖。大量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白带。可有阴道疼痛,刺激感及性交困难等。

4.深部器官念珠菌病

(1)念珠菌血症

各种类型的插管为最主要的入侵门户,占念珠菌血症的50%以上,肠道念珠菌也可进入血循环引起念珠菌血症。发病患者可出现畏寒发热及皮肤病变或不出现临床表现。致病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其次是热带念珠菌,也有近平滑念珠菌、格拉布勒他念珠菌和克鲁斯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鲁斯念珠菌感染好发于肿瘤患者,而白色念珠菌感染则显然以非肿瘤患者居多。

(2)播散性念珠菌病

 念珠菌可通过血液系统传播到肾、肝、脾、脑、心肌和眼等各个器官组织。

膀胱镜检类似口腔鹅口疮,为膀胱留置导管最常见的并发症。

 肾脏感染可能继发于念珠菌膀胱炎的上行性蔓延,导致乳头坏死,肾盏被侵袭,或者在输尿管或肾盂形成真菌球。肾脏念珠菌病,以继发于血源性播散者更为常见,表现为肾盂肾炎,病人有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或血尿等症状发生,伴有皮质和髓质弥漫性脓肿。念珠菌血症、念珠菌尿和尿沉渣管型中见有念珠菌三联征,可供作上泌尿道感染的拟诊依据。

 最常发生于恶性血液病患者,特别是经长期化疗导致中性白细胞减少的缓解期白血病,患者出现持续性原因不明发热,右上腹压痛和疼痛,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腹部超声检查或CT扫描,肝脾可见散在多发性“公牛眼(bulls’eye)”样病变。

 念珠菌脑膜炎和大脑微小脓肿或大型脓肿,多合并存在播散性念珠菌病,且经常属于由频繁静脉吸毒或脑室分流感染所引起的并发症。以脑膜刺激症、脑脊液细胞数增加(多以淋巴细胞增加为主),葡萄糖量减少,蛋白增高为典型表现。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均可引起念珠菌脑膜炎。

 念珠菌播散到心脏可引起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念珠菌属是真菌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因。由于心瓣膜真菌性赘生物大而易碎,因而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NS),引起动脉栓塞。

 是由血源性传播引起的局限性念珠菌病,以爆发性内眼炎最常见,以单个或多发性绒毛白色棉球状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并常扩延至玻璃体为特征

  是念珠菌属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支气管、肺部感染。在肺部真菌感染中较为常见,多为院内感染。病原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其次为热带念珠菌、高里氏念珠菌和星状念珠菌。据报道,念珠菌感染占真菌感染的79%,尤其在重症监护室、灼伤和肿瘤科发病率较高。

 如肌肉骨骼念珠菌病。真正由念珠菌属菌种引起的肺炎罕见,而由酵母菌型念珠菌寄生于气管支气管系统者则普遍存在。肌肉骨骼念珠菌病常表现为肌肉脓肿、肋软骨炎、关节炎和骨髓炎。

黏膜皮肤念珠菌病的诊断,以临床表现和检出念珠菌为依据。常用的检查方法有:直接涂片镜检、活组织检查、真菌培养、血清学检测、DNA探针等。

一、发病原因

在已知的190多种念珠菌属的菌种中,白色念珠菌(C.albicans)为最常见的致病菌。其他具有临床意义的菌种尚有热带念珠菌(C.tropicalis),近平滑念珠菌(C.parapsilosis),格拉布勒他念珠菌(C.glabrata),克鲁斯念珠菌(C.krusei),假热带念珠菌(C.pseudotropicalis),鲁希特念珠菌(C.lusitaniae)和吉利蒙念珠菌(C.guilliermondii)等。念珠菌属真菌具有双态性特征:有以出芽方式繁殖的小球状酵母菌型(4~6μm大小)和以中间有紧密分隔酵母菌呈链状延伸的假菌丝(假菌丝体)型。在体液或组织中,出芽酵母菌型细胞和假菌丝断两者均可见及。念珠菌属的微生物学实验室鉴定和菌种分类(speciation),以形态学特征和代谢试验的结果两者为依据。白色念珠菌所具有产生胚芽管(germ tubes)的能力,可作为拟予确认的标志。白色念珠菌细胞呈卵圆形,外观像酵母菌,比葡萄球菌大5~6倍,革兰氏染色阳性,但着色不均匀。在病灶材料中常见菌细胞出芽生成假菌丝,假菌丝长短不一,并不分枝,假菌丝收缩断裂又成为芽生的菌细。采用念珠菌属CHROM-琼脂产色性培养基,有助于从单种培养标本(例如尿液或血液)识别多种不同酵母菌型念珠菌,并可迅速做出非白色念珠菌的结论。

二、发病机制

念珠菌不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里,而且也可以寄生在正常人体皮肤,口腔、胃肠道、肛门和阴道粘膜上而不发生疾病,是一种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当人体皮肤黏膜屏障功能丧失,念珠菌可通过组织不完整的皮肤黏膜缺口侵入皮肤。经皮插管、气管内留置导管、严重烧伤或腹部手术等均可导致正常屏障破坏或功能丧失时,为引起念珠菌感染的常见诱因,特别是深部或播散性念珠菌病。另一方面,人体免疫功能受损,机体抵抗力下降也常是念珠菌病的诱因。多形核白细胞和单核细胞、组织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细胞介导免疫有杀灭和清除体内念珠菌作用。当上述各种免疫细胞出现低下时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便会出现障碍,为念珠菌提供了感染的机会,容易引起深部念珠菌病或黏膜皮肤病变。白念珠菌孢壁主要由糖原、甘露聚糖等组成,后者能加强白念珠菌的粘附能力,引起感染。其次,白念珠菌在组织内常呈菌丝体,与孢子相比,不易被吞噬,因此其致病性增加,其他念珠菌形成菌丝能力弱,故致病力也弱。此外念珠菌还可能产生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毒素和一些水解酶,损伤机体组织,诱发感染。

三、病理改变

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常见组织出现红肿、糜烂、溃疡等病变;内脏念珠菌病则有脏器出现脓肿性或肉芽肿病变。脓肿内可见芽孢和菌丝。

念珠菌病预防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可以寄生在正常人体皮肤,口腔、胃肠道、肛门和阴道粘膜上而不发生疾病,是一种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减低或出现促使念珠菌生长繁殖条件时,则念珠菌可侵入组织而发病。故应保持皮肤黏膜完整、清洁、干燥,注意口腔卫生;积极治疗诱发念珠菌病的有关疾病;合理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注意饮食清洁,不吃变质的食物。加强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及时控制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各类疾病。

念珠菌病鉴别

消化系统念珠菌病应与食管炎、胃炎、肠炎等鉴别。念珠菌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应与结核性、细菌性以及其他真菌性感染鉴别。做病原学检查是与其他细菌疾病鉴别的有效方法。在念珠菌病病变部位采取标本,以10%KOH制片或革兰氏染色,镜下观察,可找到念珠菌菌丝或孢子。或将采集到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在进行细菌培养适应结合涂片镜检、组织活检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结果对病菌做出判定。

念珠菌病饮食

一)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拌鲜藕

绿豆20克,鲜藕300克,鲜薄荷叶3片。鲜藕洗净去皮,绿豆用水泡软后,装入藕孔,蒸熟切片,鲜薄荷切碎,撒于其上,调味后,凉拌食用。

2.绿豆炖大肠

猪大肠、绿豆、败酱草各适量,将绿豆煮20分钟,放入大肠内(两端扎紧)和败酱草共煮熟,加调味品食用。

3.地肤子红枣汤

地肤子30克,红枣5枚,水煎服,每日2次。

4.海带绿豆汤

海带(切碎)、绿豆、白糖各适量,加水共煮汤服食,每日1次,连服10日。

二)适宜食物

1.选择饮食宜清淡,宜食富含维生素A、B2、C等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鱼卵、胡萝卜等;禽蛋及新鲜蔬菜,如番茄、菠菜、苋菜、四季豆、毛豆、藕等;多食新鲜水果,如柑橘、橙、柚、柠檬、草莓、酸枣、山楂等

2 瘙痒者应多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鸡肉、牛奶、豆腐、豆类等。

3 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2及叶酸,如鱼肝油、胡萝卜、动物肝脏、鱼类、杏、全麦、南瓜等食物。可减轻瘙痒症状,但不宜过量。

三)不适宜食物

(1)发物。如海鱼、虾、蟹、河鱼、湖鱼等,食后会加重外阴部瘙痒,故应忌食。

(2)烟、酒。因其可加重炎症充血,使阴痒加剧,故应禁忌。

(3)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茴香、花椒、洋葱等,可使炎症扩展,阴部瘙痒更重,故应忌食。

(4)油炸、甜腻食物。如猪油、奶油、黄油、炸猪排、炸牛排、奶糖、巧克力等,有助湿作用,不利于治疗,故应忌食。

病毒性肺炎,肺炎,消化道出血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