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腹股沟滑动性疝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腹部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老年人居多
  • 典型症状:疝区的疼痛或坠胀感 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 便秘伴剧烈腹痛 腹部肿块
  腹股沟滑动性疝是指自腹股沟管突出的脏器和/或其系膜构成部分疝囊的疝。滑出的脏器右侧常见为盲肠,左侧则为乙状结肠。盲肠或乙状结肠的浆膜层构成疝囊的后壁,并向两侧返折构成疝囊的两侧和前壁。有时滑出的脏器为膀胱。
典型症状:疝区的疼痛或坠胀感 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 便秘伴剧烈腹痛 腹部肿块

一、病因

先天因素(75%)

在正常情况下升结肠、降结肠、膀胱及输卵管等其一部分被腹膜所覆盖,而另一部分则无腹膜包被。该脏器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因素,如年老韧带松弛,消瘦、内脏下垂等原因,使该脏器的移动度加大,再加前述各项疝形成的因素而致病。

二、发病机制

腹股滑动疝的病理分类主要有2种方法:

1.按疝囊与脱出脏器的位置分类

(1)疝囊旁型(pulling型):此型多见,脱出之脏器为结肠并构成疝囊后壁,腹膜构成的疝囊位于肿物前方。

(2)疝囊内型:此型与一般疝无异,但手术时应注意腹膜外脏器。

(3)疝囊外型(pushing):此型少见,脱出的脏器构成疝的大部分,腹膜的一部分位置较高,手术寻找疝囊时如不注意容易损伤脱出的脏器。

2.按脱出的脏器内容分类

(1)膀胱滑疝。

(2)肠管滑疝。

(3)混合滑疝。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1.疝复位后排便:疝内容为降结肠或乙状结肠时病人无排便,只有在疝复位后方能排便。

2.“二截尿”现象:即排尿时感疝部疼痛,在第1次排尿后疝缩小,而不久又有尿意,形成1次尿分2次排出的现象。此现象多见膀胱疝出且较大者。

3.牵拉睾丸现象:即疝复位后不需增加腹压,只要向下牵拉睾丸,疝块即可出现。此为滑脱的脏器与精索形成粘连之故,多见于老年人的滑动疝。

1、腹股沟滑动性疝术后食疗方:

1)吉林参4克,西洋参3克炖瘦肉。

2)冬菇4-5个炖瘦肉或鸡胸肉(饮汤)。

3)北芪15克,党参21克,淮山30克,莲子15克煲瘦肉。

4)土茯苓30克,生苡仁30克,元肉3枚煲草鱼或水鱼。

5)党参17克,茨实21克,杞子10克,苡仁15克煲瘦肉或鸡肉。

6)田七3克,人参(或红参)3克炖瘦肉或鸡肉。

2、腹股沟滑动性疝吃哪些食物对身体

便秘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