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的未分化癌
- 挂号科室:口腔科
- 发病部位:口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男女无差别、各年纪均可见
- 典型症状:淋巴结肿大 胸膜转移 颌下腺肿大 面部皮肤有结节状增生 面部麻木
一、症状
病程一般较短,肿瘤生长迅速,并呈浸润性生长。患者早期即出现疼痛性肿块。发生在腮腺者,早期即波及面神经出现瘫痪,与周围组织粘连,肿块固定。晚期皮肤受累可破溃,区域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还可伴有远处转移,如转移至肺、肝、骨等部位。
镜检见癌细胞呈圆形或梭形,大小极不一致,形态不一,散在排列,呈极度异型性,核分裂象多见,并常见显著的出血及坏死。
二、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病因:
涎腺的未分化癌好发于蒙古人种,并显示家族集中倾向。其发病可能与EB病毒(EBV)密切相关,并受遗传及环境因素影响。小细胞肺癌的组织来源尚不明确,可能来源于多能支气管前体细胞。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小细胞肺癌与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在形态和遗传学方面更为相似。
1.预防
涎腺未分化癌预后极差。由于此类型的肿瘤较少,国内外有关其生存率报告不多,Blank报告75例发生于腮腺的低分化癌5年生存率为32%,10年生存效率仅18%。
1.转移性鼻咽癌:UCSL与UNPC在组织学上难以区别,虽然鼻咽部恶性肿瘤很少转移到腮腺淋巴结,但临床上必须仔细检查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并做鼻咽部活检,以排除鼻咽癌。有人认为,在UCLS中见不到明显的皮质及髓质结构,可见残留的腺管甚至腺泡,提示来源于腺体,而不是腺内或腺旁淋巴结。
2.良性淋巴上皮病变:BLEL是非肿瘤性病变,其组织学表现在多种临床状态中都会出现,如舍格伦综合征、结节病、涎石症等,常表现为双侧或单侧涎腺肿大。而UCLS一般为单侧腺体肿大,不伴Sjogren’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二者在组织学上不难区别,但当标本太小时,仍需仔细辩认:BLEL的上皮岛中的细胞是良性的,具有形态一致的椭圆核,染色质细,核仁不清,而UCLS中肿瘤性上皮细胞具异型性,有重叠的大泡状核,清楚的核仁,常可见核分裂。
3.淋巴瘤:UCLS的细胞异型性表现于上皮细胞而不是淋巴细胞。当散在的肿瘤细胞与淋巴细胞相混杂时,可能与大细胞淋巴瘤难区分,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肿瘤细胞呈相互粘合的生长方式,必要时进行角蛋白染色。
1.忌吸烟喝酒。
2.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合理,食物尽量做到多样化,多吃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抽烟喝酒,避免摄入高盐高脂肪食物,避免喝浓茶。避免熬夜,注意多休息,避免情绪变化太大,有适量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