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小儿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挂号科室:儿科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儿童
  • 典型症状:肚子疼 无尿 少尿 蛋白尿 恶心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 是一临床综合征,病情发展急骤,由血尿、蛋白尿迅速发展为少尿或无尿直至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急性肾炎综合症。临床上,肾功能呈急剧进行性恶化,常在3个月内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50%以上,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一般为数周或数月。该病进展迅速,病情危重,预后恶劣。病理改变特征为肾小球囊内细胞增生、纤维蛋白沉着,表现为广泛的新月体形成,故又称新月体型肾炎(CGN)。这组疾病发病率较低,危险性大,及时诊断、充分治疗尚可有效改变疾病的预后,临床上应高度重视。本病虽预后凶险,但随着近年对其病因、发病机制认识的提高,治疗手段的进步,其预后已大为改善。
典型症状:肚子疼 无尿 少尿 蛋白尿 恶心

一、症状

临床上根据肾实质损害(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功能3个月内急剧恶化,且常伴少尿乃至无尿者可诊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诊为RPGN者应再根据全身伴随症状并参考必要的实验室所见,区别其属原发或继发性者。为明确免疫病理类型、病变严重程度以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近年倾向于在无肾穿禁忌的情况下可行肾活检。

主要的临床特点有:

   1.起病与前驱症状

 本病多发生于年长儿童,男孩多于女孩。1/3~1/2有前驱病史,表现为病前2~3周内出现发热、乏力、关节痛、肌痛等上感症状或非特异性表现。

2.急性肾炎表现起病初期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类似

表现为水肿、少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但2~3周后,上述症状不仅不能缓解,反而加剧,出现持续性少尿、严重高血压及循环充血。

3.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肾功能在2~3个月内进行性降低.并出现尿毒症及酸中毒的表现:如恶心、呕吐、厌食、面色苍白、皮肤瘙痒、鼻出血、紫癜、呼吸深大、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等。

4.各种引起RPGN的原发病表现

 如由过敏性紫癜所致者,可出现双下肢伸侧对称性紫癜、腹痛、便血、关节痛等症状;由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所致者,可出现多种SLE的表现;由Goodpasture综合征所致者,可出现咯血等症状。 RPGN的临床诊断并不困难,凡在发病3月内出现肾功能进行性减退,逐渐少尿或无尿,并有蛋白尿、血尿等肾实质受损表现就要考虑为急进性肾炎。

二、诊断

如果肾组织病理提示50%以上的肾小球形成新月体且新月体面积占肾小球截面积的50%以上则可明确诊断。通过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检查有望明确RPGN的病因。

本症另一常见的表现为肺出血,可见于以下三种情况:

①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血管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等;

②Goodpasture综合征;

③ANCA相关性血管炎:如显微镜下多动脉炎、Wegener肉芽肿及CSS。

如未能及时恰当治疗,则数周或数月内肾功能急速恶化,发展为终末期肾改变、乃至死亡。继发性者则除上述表现外还有其原发疾病的相应表现。

一、发病原因

本病有多种病因。一般将有肾外表现者或明确原发病者称为继发性急进性肾炎,如继发于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偶有继发于某些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及膜性肾病患者。病因不明者则称为原发性急进性肾炎,这类疾病是此处描述的重点。原发性急进性肾炎约半数以上患者有上呼吸道前驱感染史,其中少数呈典型链球菌感染,其他一些病人呈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本病患者有柯萨奇病毒B5感染的血清学证据,但流感及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的血清滴度无明显上升,故本病与病毒感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观察。此外,少数急进性肾炎患者有结核杆菌抗原致敏史(结核感染史),在应用利福平治疗过程中发生本病。个别肠道炎症性疾病也可伴随本病存在。其多种病因分类如下:

 1. 继发于某些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如链球菌感染后肾炎、IgA肾病、膜增生肾炎(尤其是其Ⅰ、Ⅱ型)及膜性肾病等。

2.继发于多系统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Goodpasture病、过敏性紫癜、坏死性血管炎、冷球蛋白血症(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冷球蛋白血症)、肿瘤、复发性多软骨炎、贝切特病(Behcet dsease)、类风湿病等。

3.继发于某些药物或毒物

别嘌醇、D-青霉胺、利福平、肼屈嗪等。

4.特发性新月体肾小球肾炎(本病)

(1)第Ⅰ型: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型(不伴肺出血)。

(2)第Ⅱ型:

免疫复合物型。

(3)第Ⅲ型:

微量免疫球蛋白沉积型(其中70%~80%为小血管炎肾炎或称ANCA阳性肾炎)。

5.膜增殖性肾炎

(1)膜性肾病。

(2)IgA肾病。

(3)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6.Goodpasture综合征(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7.感染后肾炎

(1)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2)心内膜炎后肾炎。

(3)败血症及其他感染后肾炎。

8.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

(1)紫癜性肾炎。

(2)狼疮性肾炎。

(3)多发性大动脉炎。

(4)Wegener肉芽肿。

(5)硬皮病。

(6)冷球蛋白血症。

(7)其他:某些化学毒物亦可能是急进性肾炎(抗基底膜抗体型)的病因,可能与多克隆B细胞激活使自身抗体形成有关。降压药肼屈嗪诱发本病的病例亦有报告。免疫遗传易感性与本病可能有关,HLA-DR2见于85%以上Ⅰ型患者;而Ⅱ型DR2、MT3及BfF频率增高。

二、发病机制

急进性肾炎根据免疫病理可分为3型,其发病机制各不相同。

(1)抗肾小球基底膜(GBM)型:

在免疫荧光检查时,可见沿GBM有线性沉积,主要为IgG,常同时伴C3沉积;血中可检出抗GBM抗体。本型为抗GBM抗体与肾小球基底膜相应靶抗原结合,在该抗原的原位引起免疫病理损伤而发病。目前认为肾小球之靶抗原为GBM中Ⅳ型胶原非胶原区(NC-1)的α3(Ⅳ)胶原。至于机体产生抗GBM抗体则可能由于:

①原隐蔽的Ⅳ型胶原抗原,在某些损伤下暴露其抗原性,则机体产生自身抗体;

②与某些内源性非肾抗原的交叉免疫有关,已知肺泡基膜与GBM有交叉抗原性,当肺泡基膜损伤、暴露后,产生的抗体,可作用于GBM而引起肾小球病;

③某些微生物(如链球菌)或其代谢产物与GBM有交叉抗原性;

④某些因素使正常GBM发生改变,产生抗原性。临床上此型可分为伴肺出血的抗 GBM肾炎(Goodpasture综合征)和不伴肺出血的抗GBM肾炎两大类。

(2)免疫复合物型

免疫荧光检查可见沿肾小球基底膜及系膜区有颗粒状免疫沉积,主要为IgG,常伴C3,有时见IgM、IgA,血中可检到免疫复合物。

(3)寡免疫沉积(pauci immune)型

免疫荧光不能检到肾小球内有免疫沉积。血中常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上述诸多因素中,在小儿时期最多见者为继发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者,但各家报道在RPGN中所占比率并不一致,Walters等报道为10%,而Cunningham等报道占55%。其次为膜增生肾炎(MPGN)、过敏性紫癜肾炎、IgA肾病、分流肾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的继发者。此外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ANCA相关性寡免疫沉积引起者也有报道。

上述免疫病理及病因损伤肾小球基膜后,基底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如断裂、穿孔),血浆成分及血中单核巨噬细胞逸入肾小囊,并于该处释出大量多肽性细胞生长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刺激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分化,形成细胞新月体。新月体细胞迅速(常于1~2d内)即有胶原基因的表达;与此同时肾间质中的成纤维细胞通过断裂的肾小囊壁而进入、分泌胶原,此时细胞新月体乃转变为细胞-纤维新月体;最终新月体完全纤维化。在上述新月体发生、发展过程中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受压,肾功能相应恶化。随着病之进展而出现显著的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而呈终末期肾改变。

小儿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预防

预防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感染,饮食以低蛋白为主,注意补充维生素。避免应用损害肾脏的药物。注意保护残存肾功能,纠正使肾血流量减少的各种因素(如低蛋白血症、脱水、低血压等)以及预防感染,都是预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1.在药物治疗期间,每1~2周门诊复诊,观察尿常规,肝、肾功能,生长发育情况,以指导疗程的完成。

2.活动性病变控制后及疗程完成后,应重复肾活检,评价肾组织病理改变情况,观察是否存在慢性化倾向,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小儿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鉴别

RPGN为一临床综合征,病因不同其预后及治疗也有所不同,因此除与其他临床综合征相鉴别,还需对其病因作鉴别诊断。

 1.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起病情况二者可相似。但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PSAGN)多有明确的链球菌前驱感染史,自前驱感染至肾炎发病期间常有1~3周的无症状间歇期,虽起病后初期也可有尿量减少或一定程度的氮质血症,但大多数PSANG患儿于2~3周后明显好转,且起病6~8周内血补体C3下降、继之恢复。鉴别困难者可行肾活检,PSAGN呈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改变,而RPGN则呈新月体肾炎改变。

2.溶血尿毒综合征

临床以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肾功能减退为特点。大多为婴幼儿发病,有前驱腹泻病史。除急速进展的肾功能减退外,还有出血、溶血表现(如苍白、瘀点、末梢血片中有形态多样的破碎红细胞、盔状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等。

3.全身性疾病继发的RPGN

较常见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肾炎等。

4.在原肾小球疾病基础上又发生了新月体病变

常致病情急剧恶化,此尤易发生于膜增生性肾炎(MPGN)、IgA肾病时。

5.区分原发RPGN的三种类型

因其预后及治疗有所差别。其中Ⅰ型并伴肺出血者即Goodpasture症,临床上以咯血、呼吸困难、血尿、蛋白尿为主要表现,并出现急速的肾功能减退。多数病儿先有咳嗽、咯血及呼吸困难,数日或数周后始出现肾受累表现;也可肺部与肾的症状同时出现,少数可先有肾炎症状,其后才现肺部症状。虽多数肾功能较迅速恶化,但少数病例肾功能于病程中也可有所波动。胸片可见散在的斑片状、粟粒状或网状阴影,痰内(也可检胃液)有含铁血黄素细胞。

小儿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饮食

1.低蛋白饮食每日摄入蛋白质总量为20~40g或20g以下,除主食含植物性蛋白质外,应选用生理价值高的动物性蛋白质,如牛奶、蛋类、瘦肉等。肾功能不全时应禁食植物性蛋白质,甚至只进食淀粉。适用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2.低脂饮食每日摄入脂肪20~50g以下、禁食肥肉及含脂肪多的食物,不食煎炸食物,可适当多吃淀粉类食物以增加热量。适用于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所引起的脂肪代谢紊乱。

3.低盐、无盐饮食低盐饮食要求每日摄入食盐在3g以下,禁用其他含盐食物,如咸菜等。无盐饮食则为饮食中完全不加食盐或其他含盐食物。适用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为水肿者。

高血压,肾功能衰竭,胸腔积液,贫血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