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营养代谢疾病伴发的精神障...

  • 挂号科室:内分泌科
  • 发病部位:心理,全身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头痛 言语自动症 体型异常 意识朦胧状态 水盐代谢障碍
  营养代谢疾病伴发精神障碍多是指维生素或其他营养物质缺乏、新陈代谢紊乱以及能量供应不足等所引起的神经精神方面的障碍。  维生素B族缺乏可导致酶活性障碍、新陈代谢紊乱和能量供应不足而出现的躯体、神经、精神障碍。维生素B族中的B1、B2、B5、B6、B12的缺乏均可引起神经精神障碍,而某些维生素过多时,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等也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典型症状:头痛 言语自动症 体型异常 意识朦胧状态 水盐代谢障碍

营养代谢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症状

   (一)症状

   1.维生素B1缺乏(硫胺缺乏症)伴发精神症状

(1)精神障碍:抑郁状态;治理障碍;意识障碍可以表现为朦胧状态,偶有谵妄状态。

(2)神经症状:神经炎、眼球震颤、失调、偶有视网膜出血。

2.烟酸缺乏伴发精神障碍

(1)精神障碍:

①神经衰弱综合征:常出现在疾病早期或病情较轻者。

②抑郁状态:常伴有烦躁、焦虑、自责自罪、企图自杀等,好发生在疾病过程中。

③紧张综合征:有紧张性兴奋或紧张性木僵,类似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的表现。

④意识障碍:好发生在急性起病者,本病后期患者可出现意识模糊、昏睡、谵妄、或错乱状态,严重时可引起昏迷。病死率较高,称之为烟酸缺乏性脑病,此时常并有神经系统症状和特征。

⑤慢性脑病综合征:慢性期患者可出现反应迟钝、记忆、计算力减退、动作笨拙迟缓,后期严重者偶可见科萨科夫综合征或痴呆状态。

⑥少数可表现为脑病:临床以意识障碍为主,并有较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神经症状:有眼球震颤、瞳孔改变(瞳孔变大,对光反射迟钝)、锥体束征阳性、肌张力增高、感觉异常、末梢神经炎和癫痫样痉挛发作,如伴有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时,可出现深感觉性运动失调及共济运动障碍。

(3)躯体症状:舌炎,为草莓舌;剥脱性皮炎;胃肠功能紊乱。以腹泻、皮炎最明显,加上痴呆常被称为烟酸缺乏症的三主征。

(二)体征

  1.有营养代谢缺乏疾病病变的相关证据。如有烟酸、维生素B1和叶酸缺乏的营养不良史。

2.有营养代谢缺乏导致相应功能异常的症状和体征。

3.精神症状随营养代谢缺乏疾病症状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即精神症状出现于躯体疾病之后,且发展变化与躯体疾病有平行关系。

4.相关营养(烟酸、维生素B1和叶酸等)治疗有显著疗效。

5.应与其他功能减退伴发精神障碍及其他功能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癔症及抑郁症等相鉴别。

营养代谢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维生素B1缺乏(硫胺缺乏症)多由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肠道吸收障碍,肝病时肝脏储存不良和慢性酒精依赖时摄取不足,服用麻醉品等引起,患有精神病者也易引起缺乏维生素B1的缺乏。本症所产生的精神神经症状,可能与代谢障碍或丙酮积累有关,同时其他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等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烟酸缺乏症又称糙皮病或陪拉格拉病(Pellagra),是由烟酸(niacin)引起的,烟酸或烟酰胺为体内细胞代谢的重要辅酶之一。烟酸和烟酰胺结合是构成辅酶Ⅰ、Ⅱ等重要成分。如烟酸缺乏时脑内烟酸低于正常可导致大脑、脑垂体细胞、基底节、脊髓前角细胞等处发生广泛变性,可造成儿茶酚胺甲基化增多,而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其原因大多由消耗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醛固酮缺乏,以及应用酚噻嗪类、口服避孕药和酒精而引起。同时常伴有其他多种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B1等。也有人提出此时神经精神症状的出现与色胺酸代谢有关。

(二)发病机制

维生素B1缺乏与多种神经精神障碍有关,它所引起的严重的典型的神经精神综合征是脚气病(beriberi)和Wernicke脑病。其病理变化主要从乳头体、下丘脑、中脑导水管到第四脑室和小脑皮质等处出现左右对称性血管周围内皮细胞肥厚、散发性出血等,并出现智力障碍;如涉及网状结构则出现意识障碍;当维生素B1缺乏伴发糖代谢障碍时可出现脑水肿。神经症状是由于维生素B1缺乏时脑和脊髓充血、水肿、变性等所造成,上述改变以周围神经最为显著,四肢神经、膈神经末端、颅神经及迷走神经终末支等也较易受累,常出现末梢神经炎、眼球震颤、眼球运动障碍、共济失调、偶有视网膜出血等。上述严重病例现已较少见。

烟酸缺乏伴发精神障碍又称糙皮病或陪拉格拉(Pellagra)病。造成烟酸缺乏的原因很多,如食物摄入不足、慢性酒精中毒和长期腹泻等。烟酸缺乏可导致大脑皮质、白质、脑垂体细胞、基底神经节以及脊髓后束和侧束变性而引起精神障碍。有人则认为烟酸是一种多甲基受体,其缺乏可导致儿茶酚胺甲基化产物增多,从而出现精神障碍。

近年来有报道,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在一些精神疾病中起主导作用,在抑郁症和类似精神分裂症疾病中已证实了叶酸的作用,叶酸缺乏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可能与痴呆有关。

营养代谢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预防

主要是原发疾病的预防。一般常认为,营养不良就是营养不足。其实,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均是营养不良的表现。换言之,由饮食不均衡所造成人的瘦弱和肥胖都属营养不良。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不是简单的贫穷或富裕问题,这与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对健康的认知态度和采取的健康行为方式有着密切关系。近1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仍面临着营养缺乏病与营养过剩性疾病的双重挑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症已被认为是现今社会的死亡四重奏。而肥胖是Ⅱ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等代谢性疾病的源头,是Ⅱ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症已被公认为是全球四大社会医学问题之一。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营养就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但是,在营养补充的过程中,均衡的营养才能使身体健康。因而,合理而又科学地补充营养,治已病防未病,才是对健康的保证。只有改善生活方式,做到全面均衡的营养,才能不断调节免疫功能,使人们能从营养中获得健康,从而提升生命的品质。营养不良直接影响健康,只有吃得合理才能活得健康。所以,人们只有注意平日饮食的定量与平衡,适当运动与锻炼,坚持定期测量体重,保持平和心态才能与健康相伴,拥有高品质的生命。

人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满足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工作、劳动的需要,必须每日从食物摄入必要的营养物质,这些膳食中的营养物质称之为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脂类、糖类、水、纤维素七大类。合理营养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保持人体健康。许多人自以为吃得很好,很有营养,其实却处于一种“潜饥饿”状态,体内缺少必要的微量元素,如铁、维生素A、碘、锌等,尽管吃得不少,但健康状况并不好。许多成人因长期营养失衡而患上诸如心脏病、中风、痛风、癌症和糖尿病之类的疾病。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或是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其营养素的需求量各不相同。尤其是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营养需求更是各有差异,因而要合理配餐。

总之,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经有助于预防本病发生。较好的性格、心理将有助于减轻患病后精神症状的产生。

营养代谢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鉴别

根据有无相关营养(烟酸、维生素B1和叶酸等)缺乏史及有关的症状和体征不难与其他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相鉴别。

营养代谢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饮食

营养代谢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