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黑色素瘤(虹膜黑素瘤)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眼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同位素32磷吸收试验阳性 瞳孔缘色素外翻 虹膜异色 红眼 眼痛
虹膜黑色素瘤症状诊断
症状:
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黑色素瘤两类,后者罕见。
1.局限性虹膜黑色素瘤:表现为境界清楚、形状不规则的黑色素性肿物,直径一般>3mm,厚度超过1mm。瘤体内色素分布不均匀。
2.弥漫性恶性黑色素瘤:表现为病变区虹膜颜色逐渐变深,虹膜不均匀变厚,且并发无症状性青光眼。瘤体可沿虹膜表面扁平状扩散性生长,也可为多发性肿瘤结节的互相融合。此类黑色素瘤容易累及小梁网组织,导致继发性青光眼。一般多无症状,多数是无意中发现虹膜颜色改变或虹膜上有黑点。部分患者晚期因肿瘤坏死而继发前葡萄膜炎或前房积血,继发青光眼而出现眼红、眼痛等症状。虹膜黑色素瘤可发生于虹膜的任何部位,但好发于下方虹膜,其次为颞侧,鼻侧和下方。虹膜黑色素瘤大小不一,可充满前房,与角膜内皮接触。一般瘤体直径超过3mm,厚度超过1mm。瘤体色素多少不一,可以是黑色,或是棕褐色,也可以无色素。病灶分为局灶性和弥漫性2种。前者边界清晰,轻度隆起,表面光滑,其周围有时可见细小的卫星病灶。后者为虹膜广泛增厚,呈皮革样外观。
本病的诊断主要靠病史和密切观察。定期裂隙灯照相和UBM检查尤为重要。尤其是要鉴别睫状体黑色素瘤累及虹膜,还是虹膜黑色素瘤波及睫状体。如虹膜黑色素性肿物明显地增长,瘤体表面粗糙,有新生血管者应警惕虹膜黑色素瘤。
虹膜黑色素瘤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尚不清楚,可能与种族、家族、内分泌因素等有关。
二、发病机制:
1.肿瘤属于黑色素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异常改变引起的,原发于虹膜黑色素细胞。随瘤体增大,瘤细胞突破虹膜前界膜层向前房内生长,或突破虹膜色素上皮层,向虹膜后方生长。瘤细胞间质内含丰富血管,易引起自发性出血。上皮样黑色素瘤细胞容易脱落到前房或侵入小梁网内,导致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由于正常虹膜基质内的血管外膜较厚,因此瘤细胞不易侵入血管内而发生远处转移。这一点可能是虹膜黑色素瘤预后较好的重要因素之一。少数虹膜黑色素瘤可向后方蔓延,侵犯睫状体。但此种情况应该与后部葡萄膜黑色素瘤侵犯虹膜相区别。
虹膜黑色素瘤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虹膜黑色素瘤鉴别诊断
1.虹膜痣:
虹膜痣一般病变较小,扁平,定期观察无明显变化。
2.虹膜异色:
仅为虹膜表面局限的色素沉着或脱失,UBM检查无异常发现。
3.虹膜囊肿:
对于位于虹膜前表面的囊肿,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一般可以诊断,囊肿的前表面虹膜菲薄。而位于虹膜后、睫状沟内的囊肿一般需要借助UBM检查进行诊断。虹膜囊肿的UBM表现为虹膜形态异常变化,有异常隆起。虹膜囊肿外有一薄的囊壁而内为无回声区,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能明确分辨,部分囊肿内呈“蜂窝状”多囊壁分隔样改变。UBM检查同时可以对病变的大小,是否导致房角关闭,是否累及睫状体等进行观察。
4.虹膜转移癌:
表现为虹膜实性占位性病变,色素少或无色素,表面不光滑,可见新生血管,增长快。UBM检查可见虹膜表面弥漫性、实性隆起,与虹膜组织紧密接触,病变内回声均匀,形态不规则,可侵及房角结构。确定诊断靠找到原发病灶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5.虹膜平滑肌瘤:
临床上很难与虹膜黑色素瘤鉴别,鉴别诊断要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虹膜黑色素瘤饮食保健
一、适宜吃:
1.宜多吃常吃含微量元素比较丰富的粗粮和黄豆制品。
2.宜常吃些优质蛋白质食品,以增强机体免疫力,诸如瘦肉、蛋类、牛奶、鲜鱼、豆制品等。此外,还宜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可明显减少结肠癌的发病率。
二、食疗法:
1.人参粥:以人参末3g(或党参15g),冰糖适量,好米100g,煮粥常食。
2.黄芪粥:黄芪50g,煎水取汁以作煮粥水,好米100g,红糖适量,陂皮末3g,共煮粥。
3.归芪蒸鸡:当归20g,黄芪100g,母鸡1只,共蒸熟后分次服用。
4.参枣米饭:人参3g(或党参15g),大枣20g,好米250g,白糖50g。参、枣切碎与共蒸,米熟饭成,加白糖分次服用。
5.术枣饼:白术30g,大枣250g,鸡内金、干姜、面粉、油、盐等调料适量。诸药研末或切极细,与面粉、调料合匀,煎饼,分次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