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动力性循环(高动力性循环状态,高动力循环)
-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
- 发病部位:心脏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20~4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
- 典型症状:心悸 乏力 收缩期杂音 气急
一、症状
1.多见于青年及中年男性,多数无症状,少数有心悸,劳力性气急,乏力,偶有心力衰竭,体检:心尖搏动强烈,快速,主动脉瓣区及肺动脉瓣区,颈外动脉处可听到2/6~3/6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有时心尖区有2/6~3/6级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
2.X线示心脏搏动强烈,但心影多属正常,半数患者心电图有左室高电压改变,也可有ST段及T波改变,心功能检查常有CI,射血分数(EF)增高。
3.除外其他原因所致高动力性循环状态。
二、诊断
1.多见于青年及中年男性,多无症状,少数有心悸,劳力性气急,乏力。
2.体检 心尖搏动强烈,快速,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
3.除外其他原因所致高动力性循环状态。
一、发病原因
原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
1.生理性 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大量进食、妊娠、发热、湿热环境。
2.病理性 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脚气性心脏病、动静脉瘘、类癌综合征、肝硬化、少数肺源性心脏病及某些骨病,如变形性骨炎、多发性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等。
3.部分原因不明的高动力性循环即原发性高动力性循环。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各有差异:
1.生理性 由于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引起的生理高动力性循环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所致;妊娠时的高动力性循环则与内分泌改变使血容量增加以及胎盘处动静脉短路形成有关。
2.病理性 心排指数的增加大都不是由于心室充盈压的增加,而多是由于外周循环阻力减低所致,该机制在较大的动静脉瘘表现最突出,此外,在甲亢、脚气性心脏病、严重贫血中也起重要作用等。
预防
1.应积极治疗和预防引起高动力循环状态的原发疾病,从根本上去除病因。
2.应用β-受体阻滞药进行治疗。
在本病的诊断时,要注意排除充血性心力衰竭。后者静脉压可以升高,肝脏淤血、肿大,肺底可闻湿性音、心脏杂音或有心脏扩大等器质性心脏病表现,可以供鉴别。
一、高动力性循环吃哪些对身体好?
1、加强营养,多食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高的膳食,可吃鸡肉、瘦肉、虾、牛奶、豆腐、豆类等。
2、多食含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如香蕉、甘薯、芹菜等。
二、高动力性循环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2)忌葱、蒜、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烟、酒。
(4)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