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小儿后颅窝型脑积水综合征(小儿Dandy-Walker综合征,小儿Luschka-Magendie孔(第四脑室孔)闭锁综合征,小儿第四脑室侧孔、中孔闭锁综合征)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颅脑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儿童
  • 典型症状:头痛 恶心与呕吐 步态不稳 头颅增大 颅内压增高
  后颅窝型脑积水综合征即非交通性脑积水,为后颅凹先天畸形,主要为脑脊液储积至第四脑室囊肿,而发生神经损害症状。又称Dandy-Walker综合征、Luschka-Magendie孔(第四脑室孔)闭锁综合征、第四脑室侧孔、中孔闭锁综合征等。
典型症状:头痛 恶心与呕吐 步态不稳 头颅增大 颅内压增高

一、症状

1.颅压增高表现 多数患儿在2岁以前出现症状,如头痛,呕吐,烦躁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头颅前后径增长,枕部后突明显,临床表现主要为脑积水,颅压增高症状。

2.神经损害症状 颅压增高致小脑及脑神经损害症状,智力和运动功能的异常,运动发育落后等,脑神经损害表现为展神经麻痹,头部控制能力差,小脑功能受损表现有步态不稳,眼球震颤等,还可表现为痉挛性脑性瘫痪及智力低下等。

二、诊断

典型的临床表现一般诊断不难,多次复查头围,如发现增长过速,可协助诊断,在较大的儿童有颅内压增高表现时,应考虑脑积水的可能性,应当注意在颅缝已闭合的儿童,脑积水没有头颅增大的表现。

由于本病征缺乏特异症状体征,故诊断较困难,Maria报道的病例确诊时间从生前到34岁,大部分病例年龄在小于6个月时确诊。

一、发病原因

本病征是后颅窝的一种先天畸形,病因未明,是胚胎早期的发育障碍。其主要病变是第四脑室Magendie孔与Luschka孔阻塞,也可见于先天性脑积水、脑室内或外储积脑脊液。

二、发病机制

由于第四脑室内的脑脊液储积而发生第四脑室囊包状扩大;小脑蚓部发育不全,后蚓部缺损,由扩大的第四脑室将前蚓部和小脑半球分别推向前方和侧方;小脑幕及横突向上移位,引起高位窦汇和颅后窝扩大。

本病征的病理特点是:①第四脑室囊性扩张;②小脑蚓部发育不全或不发育;③有先天或以后起始的脑积水。

本病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先天畸形疾病,是胚胎早期发育障碍所致,预防措施参照其他出生缺陷性疾病。预防应从孕前贯穿至产前:

婚前体检在预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作用大小取决于检查项目和内容,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如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生殖系统检查(如筛查宫颈炎症)、普通体检(如血压、心电图)以及询问疾病家族史、个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

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在妊娠期产前保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染色体检查。

一旦出现异常结果,需要明确是否要终止妊娠;胎儿在宫内的安危;出生后是否存在后遗症,是否可治疗,预后如何等等。采取切实可行的诊治措施。

在婴儿,应注意与下列情况鉴别:

1.未成熟儿 头颅增大较快,有些类似脑积水,但脑室不大。

2.佝偻病 头颅增大多为方形,并有其他佝偻病症状。

3.慢性硬膜下血肿 常有头部外伤史(有时外伤史不明显),呕吐、头颅增大较慢,CT显示硬脑膜下腔增宽,硬脑膜下穿刺有较多的橘红色或黄色液体。

4.颅内占位病变 如肿瘤、脓肿等。

1、若患者咀嚼吞咽的随意运动受到影响,舌肌运动麻痹致使搅拌失灵,因此,不能将食物送至上、下齿之间,也不能将食物向咽部推动,但患者吞咽反射尚在,可将食物送到其舌根部,引起吞咽反射将食物吞下。

2、脑积水伴高脂血症有动脉硬化者饮食中要限制动物脂肪,最好食用植物油。要多给予蔬菜、水果及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以防便秘的发生。

3、面部及舌瘫病人进食时,食物很容易从瘫痪侧口角掉出来,或潴留在瘫痪侧的颊部,喂食时,应让患者向健侧卧位。饭后要喂水冲洗口腔的残渣,或用棉球擦洗口腔,特别要注意洗净瘫痪侧颊部以防口腔炎症,减轻口臭,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功能。

脑膨出,脊髓空洞症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