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眼眶黏液囊肿(眼眶粘液囊肿)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头痛 中度或轻度头痛 视力障碍 眼球不能随意动 眉弓囊肿
  眼眶黏液囊肿(mucocele)是常见的眶内占位病变之一,多原发于鼻窦,侵入眶内;原发于眶内者甚为罕见。各鼻窦均可发生,其中以额窦最为多见,其次为筛窦,发生于上颌窦、蝶窦以及腭骨气泡者少见。额窦与筛窦相邻,其间仅有一菲薄骨板,发生于任何一窦均易侵入另一窦。当出现症状和体征时,多已发展为额-筛窦黏液囊肿。黏液囊肿属于慢性炎性病变,常合并细菌感染,形成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黏液脓肿(pyocele)。先天性黏液囊肿可发生在泪囊区,与鼻窦病变无关。临床上黏液囊肿比较多见,多发生于成年人,并可发生于囊性纤维化倾向的婴幼儿和儿童。
典型症状:头痛 中度或轻度头痛 视力障碍 眼球不能随意动 眉弓囊肿

一、症状:

    1.黏液囊肿发展缓慢,当其局限于鼻窦时缺乏症状或体征,或仅有轻微头痛。囊肿增大,出现局部胀感或疼痛。窦壁菲薄扩张,压之如蛋壳或乒乓球样感觉,咯咯作响。囊肿可向鼻腔破裂,间断溢出多量黏液,症状和体征暂时缓解。如发生急性感染,则疼痛、红肿、压痛,甚至恶寒、发热、多形核白细胞增多。

2.多数患者在囊肿侵入眼眶后才引起注意。眼部表现因囊肿原发部位不同而异。发生于额窦或筛窦者,因囊肿压迫,眼球向外、下方移位,眼球突出。眶内侧或内上象限扪及软性肿物,眼球向内侧转动受限。囊肿压迫眼球,引起屈光不正及视力减退。由于囊肿的压迫和炎症反应,可导致眼眶骨膜下血肿,加重眼球突出和移位。额窦巨大黏液囊肿,可使颅腔、鼻窦、眼眶沟通,脑搏动传递至眼球,引起搏动性眼球突出。此外,额窦囊肿可引起第Ⅲ脑神经麻痹。原发于后组筛窦和蝶窦者,早期即有视力减退,常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囊肿侵入眶内后,始发生眼球突出。因囊肿在眼球后部而表现为轴性眼球突出。因视神

3.经受压可出现原发性视神经乳头萎缩,眼球运动障碍。原发于蝶窦的囊肿除以上症状和体征,如向上发展,牵扯脑膜,常引起头痛;向外侧发展,压迫海绵窦、眶上裂,出现上睑下垂、眼肌麻痹、复视;压迫视神经,引起双眼视力减退和视野缺失。上颌窦黏液囊肿临床表现多样,可引起眼球突出或眼球内陷、复视、下睑变形、眶下神经分布区感觉异常、溢泪及视力减退等。

4.除典型的临床表现,黏液囊肿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穿刺抽出黏液。同时结合影像学尤其是CT扫描检查的表现更可确定诊断。

一、发病原因:

鼻窦黏液囊肿的确切病因仍有争论,一般认为可能为先天性自然窦口狭小或多种原因所致的窦口阻塞,最常见的为鼻窦慢性炎症、变态反应性水肿及息肉等。肿瘤,特别是筛、额窦基底细胞癌、转移性肿瘤,累及鼻额管的骨折、先前的鼻窦手术等亦可产生窦口的阻塞而继发鼻窦的囊性扩张,黏液潴留并进行性加压使囊肿充满于鼻窦,继而侵蚀和穿过眶壁并使眶内软组织移位,此称为继发性黏液囊肿。另一种理论认为小囊肿发生在鼻窦的衬里,也许来源于肿胀的高脚杯细胞(goblet-cell)。当囊肿增大,最终使鼻窦关闭,囊肿压迫和侵蚀相邻骨质,此称为原发性黏液囊肿。

二、发病机制: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为黏液囊肿是由于鼻窦分泌物蛋白质含量过高所产生的一系列生化和免疫反应所致,即窦内渗透压增高,吸收水分充满于窦腔而致窦内压力增高。骨壁内的破骨细胞被前列腺素、甲状腺素、维生素D等激活,同时淋巴细胞产生的破骨细胞激活因子亦参与,使窦壁被破坏。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主要和鼻窦恶性肿瘤鉴别,后者病变呈实体性,进展较快。超声显示病变呈实性不均匀回声,衰减明显。CT和MRI显示病变有明显骨破坏。

眼眶粘液囊肿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慎食辛辣刺激、肥腻、甜性食物。宜吃清淡食物。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鼻窦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