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喉蹼
- 挂号科室:耳鼻喉科
- 发病部位:咽喉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新生儿
- 典型症状:窒息 呼吸困难 紫绀 声音嘶哑
一、症状:
婴幼儿喉蹼与儿童或成人喉蹼的症状不同,症状亦随喉蹼的大小而异。范围较大的喉蹼患儿,于出生后无哭声,呼吸困难或窒息,有呼噜样之喉鸣音,吸气时有喉阻塞现象,常有口唇紫绀及不能吮乳的症状。喉蹼中等度大者,喉腔尚可通气,但声音嘶哑,伴吸气性呼吸困难。喉蹼较小者,则哭声低哑,无明显呼吸困难。成人和儿童喉蹼一般皆无明显症状,偶有声嘶或发音易感疲倦,在剧烈活动时有呼吸不畅感。
二、诊断:
新生儿和婴幼儿必须用直接喉镜检查诊断。儿童或成人喉蹼可行间接喉镜检查或纤维喉镜等检查诊断。在喉镜下可见喉腔有膜样蹼或隔,呈白色或淡红色,其后缘整齐,多呈弧形,少数呈三角形。吸气时蹼扯平,但在哭或发音声门关闭时,蹼向下隐藏或向上突起如声门肿物。
婴幼儿先天性喉蹼应与其他先天性喉发育异常,如先天性声门下梗阻及先天性喉鸣等相鉴别。对儿童或成人,还应根据病史鉴别喉蹼为先天性或属后天性。先天性喉蹼患者常伴有其他部位先天性异常,诊断时应注意。
一、病因:
当胚胎30mm时,第4、5对鳃弓各发生一突起形成披裂,以后喉上部之管腔逐渐开放,并形成喉室和声带。若在此期发育受到障碍,致两个声带之前方未能分开则形成喉蹼。
喉科医生应协同检查、治疗和随诊,以防继发性喉蹼的漏诊和延缓治疗。手术中由于粘连较厚,出血较多,术前一定要分清声带与膜的基线。激光或微波的止血效果较好,但注意烧灼面勿广、勿深,以免引起术后再次粘连。全身或局部激素应用对减少粘连有一定作用,而术后定期复查应属必要。对有多次喉部手术史的创伤性喉蹼诊断较容易,术后清除原发病灶的声门常有粘连,且粘连范围向声门下和声门后联合发展,手术难度越做越大。所以,预防是关键,建议在行喉部手术时,术者一定要动作轻柔,勿损伤面过广,勿损伤前联合,激光或微波治疗勿深。注意缩短患儿复查时间,掌握最佳手术时机,可能会减少复发机会。
一、鉴别:
与新生儿窒息相鉴别
二、诊断:
主要通过病史和临床表现作出诊断。近年来采取对胎儿胎心率的监护及胎儿头皮毛细血管的pH测定(正常胎儿头皮血pH最低值为7.25,若pH<7.15说明胎儿窒息)来发现胎儿的窒息。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