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进行性肥厚性间质性神经炎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周围神经系统,脊柱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意向性震颤 弓形足 下肢无力 双手轮替动作笨拙 闭目难立征
  进行性肥厚性间质性神经炎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疾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是一组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以周围神经受损为主的疾病。  进行性肥厚性间质性神经炎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神经干肥大,压痛,四肢远端运动,感觉障碍,小脑症状,脊柱侧弯与弓形足等。
典型症状:意向性震颤 弓形足 下肢无力 双手轮替动作笨拙 闭目难立征

进行性肥厚性间质性神经炎症状诊断

一、症状

1.本病多在婴儿期起病,可有家族史,亦可为散发性。病程缓慢进展,有时可加重或缓解。

2.初发症状为下肢无力,轻度肌肉萎缩。四肢远端疼痛,感觉异常,痛温觉减退,位置觉、震动觉减退。四肢的神经干肥大,有压痛。后期肢体近端肌群亦可受累,表现为无力,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躯干肌一般不受累及。可有肌束震颤。

3.小脑受损亦是本病表现之一,主要为上肢共济失调,如意向性震颤,指鼻不准,双手轮替动作笨拙等;眼球震颤,吟诗样语言,以及闭目难立征阳性等均可出现。其他可有瞳孔缩小,瞳孔左右不等大,对光反应障碍,弓形足与脊柱侧弯等。

4.肌电图检查可见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

二、诊断

根据本病在小儿期发病,病程缓慢进展。对称性感觉、运动神经均受累,以及肢体远端受累为重,周围神经干肥大,活检呈肥厚性间质性神经炎等特点,即可确诊。

进行性肥厚性间质性神经炎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进行性肥厚性间质性神经炎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病多由近亲结婚所致。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病理变化为周围神经干呈肥厚性改变,其形如纺锤,可见结节状或弥散性变粗。镜检可见有髓纤维显著的节段性髓鞘脱失和再生征象。施万细胞呈洋葱皮样围绕轴索,称之为洋葱头样改变。这种洋葱头改变是由于周围神经受损后,脱髓鞘与髓鞘再生反复进行的结果。

轴索消失成空心状,脊髓后索及脊髓前角细胞亦有变性。无髓鞘纤维虽未减少,但可能亦已受累。

进行性肥厚性间质性神经炎预防

遗传病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

进行性肥厚性间质性神经炎鉴别诊断

一、鉴别

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麻风病 具有特殊的皮肤损害,查麻风杆菌阳性等可与本病鉴别。

2.腓骨肌萎缩症本病发病年龄较进行性肥厚性间质性神经炎大,以下肢远端肌肉萎缩为主,在股中下1/3交界处以下变细,呈“仙鹤腿”,周围神经一般不肥大,可与本病鉴别。

进行性肥厚性间质性神经炎饮食保健

注意生活越居,在饮食上还需要家人多费功夫,多操心一些,这样对病人也好,多补充一些蛋白质、维生素,对病人身体康复有一定的好处。

遗传性共济失调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