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上矢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颅脑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无特殊人群
  • 典型症状:烧伤创面焦痂提前潮解、脱落或出现虫咬样变化 恶心与呕吐 寒战 盗汗 昏迷
  上矢状窦血栓性静脉炎是指急性额窦炎、额部感染性等外伤使细菌经额部板障静脉或颞前板障静脉流入上矢状窦内,引起上矢状窦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典型症状:烧伤创面焦痂提前潮解、脱落或出现虫咬样变化 恶心与呕吐 寒战 盗汗 昏迷

一、症状:

除鼻部原发病症外,患者有寒战、发热、盗汗,并有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和脓毒血症的临床表现。头顶部正中可出现浮肿和压痛,患者可出现阵发性左右交替的局部性癫痫,继而有偏瘫及外展神经麻痹,称为上矢状窦综合征。随病变扩展,偏瘫可由下肢扩大到上肢,重者可有昏迷和失语等症状。

二、诊断:

上矢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因罕见而易被忽视,下列体征可作诊断参考:

1.急性额窦炎伴有上矢状窦相应区水肿和压痛。

2.项骨骨缝沿线有多发性脓肿。

3.脓毒血症伴有上矢状窦综合征者。

一、病因:

急性额窦炎、急性额骨骨髓炎、帽状腱膜下脓肿或额部感染性外伤,细菌经额部板障静脉或颞前板障静脉流入上矢状窦内,可引起该窦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硬脑膜外脓肿亦可导致本病。

病理改变视病因及感染途径而异。由额窦筛窦炎症和额骨骨髓炎引起者,因血流顺向,可由细菌或带菌血栓随血进入矢状窦内,发生脉管炎,内皮脱落,因血流缓慢而形成血栓。右侧耳源性乙状窦血栓可逆血流蔓延至上矢状窦,但发生较慢。血栓先为壁性,由小到大,乃至全段静脉窦栓塞。因矢状窦接收双侧大脑半球顶叶的浅静脉血流,故感染性血栓可扩散到双侧皮质,形成多发性局灶脑炎或浅层脓肿,并引起脑膜炎、硬脑膜下脓肿等。经过及时治疗,若感染能被控制,炎症停止发展,血栓机化逐渐吸收,血液又可沟通。壁性血栓吸收较快,尤易恢复血运。

一、预防:

本病无有效预防措施,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一、鉴别:

与引起等脑膜刺激和脓毒血症的其他疾病鉴别,通过腰椎穿刺和影像学检查可鉴别诊断本病,并找出其致病原因。

一、食疗方:

上矢状窦血栓性静脉炎饮食原则:

1、饮食宜清淡多汁,容易消化且营养丰富,忌食辛辣、肥腻之物,如辣椒、花椒、大蒜、胡椒等。

2、经常食用大量新鲜水果、蔬菜、生坚果、植物籽、大豆制品及全谷食物,以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3、宜多食用生姜,可促进血液循环、净化血管、稳定血压。

4、多喝银杏茶水,可以改善微循环及大脑功能,具有抗氧化作用。

5、禁止食用任何乳制品、煎炸食物、盐腌食物及加工食品。

骨髓炎,帽状腱膜下脓肿,硬脑膜外脓肿,脑脓肿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