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棘毛壅病(毳毛黑头粉刺,毳毛囊肿,毛根黑点病,毛囊多毳角栓病,小棘状毛雍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头部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青年(19-29岁) 壮年(30-39岁)
- 典型症状:毛囊角栓 毛发异常 毛囊性呈鳞片状角化 色素异常
一、症状
多见于青年男性。本病因临床表现不显著,所以很少诊断,实际上在青年和中年人并不少见。皮损好发于脂溢区,弥漫而对称地分布在双肩、胸背、上臂外侧及臀外侧等处。毛囊口中央有黑色栓塞物,酷似黑头粉刺或毛周角化,这些黑色角栓可挤出。黑色栓塞物经10%氢氧化钾溶解后,显微镜下检查为一束无髓质的毳毛,数目不定,数根至数十根不等。毛粗细一致,毛根部较尖而没有毛乳头。在电镜下见毳毛聚集成束,粗细不等,色浓淡不一。部分毛小皮消失或角化异常,毛乳头萎缩。
二、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显微镜下检查为一束无髓质的毳毛的特征即可诊断。
一、发病原因
尚未清楚。有认为是先天性毛乳头发育异常所致。也有主张系由毛囊的漏斗角化过度,导致毛囊口被堵塞,造成生长期毛发的生长停滞或脱落。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本病病因尚未清楚。有认为是先天性毛乳头发育异常所致。故无法直接针对病因进行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因抓挠造成皮肤损伤的应涂擦百多邦避免感染加重,对已经出现化脓性损伤的根据就提的情况可进行全身的抗感染治疗。
本病应和粉刺样痣相鉴别,皮损可发生于出生后到中年期的任何时间,但通常多见于10岁左右。特征性皮损为密集成群排列,轻度高起的丘疹,中央有类似粉刺的黑色角栓,角栓不易除去。皮损呈单侧线状分布,偶亦见双侧分布,或皮损广泛分布者。好发部位为颜面,其次为颈部、躯干和上肢,其他少见的部位包括掌跖、阴茎和头部。
【绿豆百合薏米粥】
配方: 薏米50克,绿豆25克,鲜百合100克。
制法: 将百合掰成瓣,去内膜,绿豆、薏米加水煮至五成熟后加入百合,用文火熬粥,加白糖调味。
功效: 养阴清热,除湿解毒。
用法: 每日1~2次。
【荷叶粥】
配方: 鲜荷叶20克,粳米200克。
制法: 将荷叶先煮20分钟,去渣后放入粳米煮粥。
功效: 清热泄浊。
用法: 早晚随量服食。
【土茯苓大枣煎】
配方: 大枣、土茯苓各30克。
制法: 以上二味加水煎汤。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
用法: 饮汤,每日2次。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