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 多发人群:无特殊发病群体
  • 典型症状:肚子疼 发烧 反复感染 乏力 食欲异常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asis sinensis of bile duct)俗称肝吸虫,于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1例华侨的胆管内发现,1908年在国内证实。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县西汉古尸和战国墓古尸体内发现华支睾吸虫虫卵,证明本病在我国流行至少2300多年。华支睾吸虫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目前我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有本病发生或流行,因不良饮食习惯,我国广东省感染人数最多,约超过500万,占全国总感染人数的一半。成虫寄生于胆道系统内,引起胆道华支睾吸虫病(chonorchiasis of bile duct),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引起胆囊炎、胆管炎、胆道结石、胆道肿瘤以及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障碍。
典型症状:肚子疼 发烧 反复感染 乏力 食欲异常

一、症状

潜伏期为1~2个月。

轻度感染者常无症状,仅在粪便中发现虫卵。

感染较重者多为重复感染,缓慢起病,但非流行区感染者可以急性起病。急性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消化道症状和过敏反应,包括食欲不振、上腹隐痛与饱胀、肝区隐痛、肝大(尤以左叶肿大为明显)等表现,并有发热、乏力、头晕、失眠、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偶可因大量成虫堵塞胆总管而出现胆绞痛及阻塞性黄疸。

慢性期无明显症状者占34.2%,较为常见的有乏力、上腹不适、腹痛、肝区隐痛、头晕等,其次为头痛、失眠、食欲减退、腹泻等。慢性重复感染的严重病例可有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症,表现为消瘦、贫血、水肿、肝脾大、腹水、黄疸等。严重感染的儿童可出现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甚至可引起侏儒症。

有些病者在严重感染后1个月左右突发寒战、高热、肝大伴压痛,有轻度黄疸,少数出现脾大,尚可有肺部浸润。数周后急性症状消失而进入慢性期,表现为疲乏、消化不良、肝大伴压痛等。

二、诊断

在流行区,由于人们普遍对本病有所认识,根据临床表现等很容易确诊,但在非流行区易导致误诊。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一、发病原因

华支睾吸虫虫卵通过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蛳)和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后,发育成囊蚴,活的囊蚴被摄入后,经胆汁激活,囊内幼虫破囊壁而出,经胆总管进入肝胆管发育为成虫,亦可通过血管或穿过肠壁到达肝脏,最后寄生在肝胆管内发育为成虫,成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主要寄生在人、犬、猫和猪的肝胆管内,虫数多时亦可移居较大的胆管甚至胆囊内,偶尔在胰管内亦可发现成虫。

二、发病机制

被成虫寄生的肝胆管,其病变程度与感染华支睾吸虫的数量多少和感染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如感染的虫数仅10余条至几十条,则肝脏与胆管多无肉眼病变,如寄生虫数超过100条,甚至数千条时,由于虫体充满肝内外胆管、胆囊及胰管,引起胆道梗阻,并发胆管炎、肝脓肿、胰腺炎等。华支睾吸虫病变主要发生在肝内小胆管,因虫体机械性阻塞和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造成胆汁淤积,胆管呈囊状或圆柱状扩张,以左叶边缘部分为著,胆管上皮细胞有脱落和增生,胆管壁因结缔组织增生而增厚,并有大量腺体增生、淋巴细胞及粒细胞浸润等现象;邻近的肝细胞有脂肪变性、萎缩和坏死现象,最终导致胆汁性肝硬化。死亡的华支睾吸虫尸体、虫卵及脱落的胆管上皮可成为结石形成的核心,诱发肝胆管结石,有报道认为此病与胆管细胞癌有密切关系。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预防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进食生的或半生的被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的淡水鱼或虾所致。预防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把住经口感染这一关。此外,亦应注意控制传染源。

1、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1)普查普治传染源:在流行地区,必须加强普查工作,可先用皮肤试验进行筛选,阳性者再作粪检。粪便检查虫卵阳性者,均应给予药物治疗。

(2)动物传染源的管理:不能用生鱼虾或鱼内脏等喂猫、狗、猪等,以免引起感染。对这些家畜的粪便亦要加以管理,不让粪便入水沟和鱼塘。家畜中有感染者,有条件的亦给予驱虫。对野生动物保虫宿主根据情况加以捕杀。

2、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1)不吃未经煮熟的鱼虾: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使流行区居民家喻户晓,人人了解本病的危害性及其传播途径。不吃未经煮熟的鱼或虾,是预防本病最有效措施。实验证明,含有囊蚴的1mm厚的鱼肉投入98℃的热水中,经1s囊蚴即死亡,在70℃中5s即死亡;如含有囊蚴的鱼肉厚2~3mm,在70℃的水中,需8s才死亡;因此鱼肉越厚,需加热时间越长。囊蚴对调味品抵抗力较强,在醋中(约含醋酸3.36%),经2h才死亡,在酱油中(含氯化钠19.3%),经5h才死亡。因此,未经煮熟的鱼肉都有传播本病的可能。要注意厨房菜刀和砧板必须生熟食分开。教育儿童不能吃烤鱼、焙鱼、烧鱼或生的鱼干。

(2)加强粪便管理工作:

不让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下鱼塘。不要在鱼塘上建厕所或把未经处理的粪便作养鱼的饲料。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环节是比较清楚的,只要抓住切断传播途径这个主要环节,再加以对传染源的控制,本病的流行是可以防止的。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鉴别 

   1.病毒性肝炎

需与华支睾吸虫感染早期表现相鉴别。病毒性肝炎早期即可有黄疸、肝脏弥漫性肿大、肝功能损害。肝功能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粪虫卵检查可达到明确诊断目的。

2.单纯消化不良

 二种疾病均有消化不良症状。根据病史、粪虫卵检查、免疫学检查排除华支睾吸虫感染。

3.阿米巴肝脓肿 

发病前有痢疾或腹泻史,然后有发热、肝区痛、大便找到阿米巴滋养体,B超或CT显示肝内有液性占位,肝穿刺见典型的巧克力样脓液。

4.肝片形吸虫病

 肝片状吸虫(fasciola hepatica)寄生在草食类家畜和野生动物的肝脏内,主要终宿主为牛、羊、猪,人偶然感染,主要是食用了含该虫囊蚴的水生植物,如水芹菜或饮用被囊蚴污染的生水。本病与华支睾吸虫相似,鉴别主要依靠虫卵检查。

5.肝吸虫与异形吸虫(heterophyes)的混合感染或异形吸虫单独感染

 该病在我国已有发现,异形吸虫的生活史与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相似,但此虫主要寄生于肠道黏膜深处,可随血流侵入人体其他脏器造成局部栓塞与异位损害。异形吸虫的虫卵与华支睾吸虫的虫卵形态、大小极为相似,应注意鉴别。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饮食

不适宜食物

不吃未经煮熟的鱼虾。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管癌,胰腺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