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骨脱位及月骨周围脱位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上肢骨,手部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关节肿胀 关节疼痛 关节痛
一、症状
患腕常有明确的背伸外伤史,如行走跌倒时以手掌撑地等。关节疼痛、肿胀及压痛范围大于单一的腕骨骨折,但晚期也可局限在较小的区域,运动幅度及握力明显下降。月骨掌侧脱位可增加指屈肌腱张力,手指呈半屈曲状,被动伸展或主动屈曲手指时疼痛加剧。腕关节掌侧饱满,触诊可感觉皮下有物体隆凸。月骨掌侧脱位可增加腕管内压,导致正中神经受压、桡侧3个半手指感觉异常。陈旧性脱位有时可致指屈肌腱自发性断裂。
月骨周围脱位多为背向脱位,而且常并发腕骨或桡、尺骨远端骨折,如舟骨骨折、头状骨骨折等。并发舟骨骨折者,称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一脱位或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以此来标明其损伤范围与单纯的月骨周围脱位有所不同。如果骨折发生于其他骨骼,诊断名称可依此类推,如经头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经三角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经桡骨茎突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等。如果为多发骨折,可将受累骨名称依次排列,如并发舟骨和头状骨骨折的月骨周围脱位,称经舟骨经头骨月骨周围骨折一脱位。
月骨脱位有掌侧与背侧脱位两种形式,后者极少见。
二、诊断
明显外伤史,伤后腕部肿胀,疼痛、畸形,X线及CT检查可协助诊断。
一、发病原因
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二、发病机制
1.月骨脱位 月骨脱位多是在跌倒时腕呈极度背屈位,月骨被头状骨和桡骨挤向掌侧所致。月骨的四周均是关节面,其血液供应主要靠桡月背侧韧带和桡月掌侧韧带内的血管,当一侧韧带断裂,若能及早复位,多能维持现状,未复位或两侧韧带均断裂,则可发生月骨缺血坏死。
2.月骨周围脱位 月骨周围脱位多是在跌倒时手掌着地,腕呈背伸位,暴力作用于掌骨及远排腕骨,腕间韧带及关节囊破裂,月骨保留在原位,其他腕骨向月骨背侧及近侧脱位。
3.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 其发病机制与月骨周围脱位相似,但伴有舟骨骨折,骨折近端与月骨和桡骨关系正常,远端伴其他腕骨脱位。
一、预防
平时注意饮食问题,不要吃一些对病情不好的食物,多补充维生素、蛋白质营养物质。合理安排以富含维生素及钙质的饮食为好。增加日照时间,如为冬季日照不足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或鱼肝油以促进钙质吸收。
月骨脱位,X线正位片可见月骨轮廓由梯形变为三角形,周围关节间隙不平行或宽窄不等。侧位见月骨掌侧脱位。轻者,月骨仍位于桡骨远端凹面内,掌屈过度,桡月关节背侧间隙变宽,头状骨与月骨背侧面相对。重者,月骨掌屈大于90°进入腕管内,与桡骨远端、头状骨完全分离。
一、适宜食物
应增进营养,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鸡蛋、豆制品等及适当增加钙质。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如:青菜、芹菜、香蕉等。
二、不适宜食物
忌食剌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香烟、饮酒等嗜好应戒除。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