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妊娠合并肺栓塞(妊娠合并肺动脉栓塞)

  • 挂号科室:呼吸内科
  • 发病部位:女性生殖,肺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孕妇
  • 典型症状:焦虑 肚子疼 恶心 心肺栓塞 呼吸困难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产科静脉血栓病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大量的肺血栓50%以上患者都在30min内死亡,绝大部分来不及抢救,只有从早期认识,预防肺栓塞来减少死亡。
典型症状:焦虑 肚子疼 恶心 心肺栓塞 呼吸困难

妊娠合并肺栓塞症状诊断

一、症状:

栓子大小及其阻塞肺动脉的程度,使其临床表现有轻重缓急之分。

      1.症状   

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多以起病突然,脑缺氧的一系列表现为主。据Goldhaber(1999)报告,2500例非妊娠妇女的肺栓塞临床表现为:


1)起病突然,患者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心血管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衰弱,突然呼吸困难者占82%,胸痛占49%,咳嗽占20%,晕厥14%,咯血7%。

2)脑缺氧症状:患者极度焦虑不安、恐惧、淡漠、倦怠、恶心、抽搐和昏迷。

3)急性疼痛:胸痛、肩痛、颈部痛、心前区及上腹痛。

2.体征

 大的动脉栓塞可发生急性右心衰竭的症状,甚至突然死亡。

1)心血管系统的主要体征有心动过速,甚至有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第二音亢进,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有第二音分裂、休克、发绀、中心静脉压升高、颈静脉怒张、肝大。

2)肺部主要体征有呼吸快、湿音、胸膜摩擦音、喘息音及肺实变的体征。

3)心电图有电轴右偏,T波倒置及右束支传导阻滞。

4)血气分析有PaO2及PaCO2均低的表现。

5)X线胸片示有充血性肺不张或肺梗死,多在12~36h内出现。

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鉴别浅静脉血栓形成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极为重要,因来自下肢的肺栓塞,95%系由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浅层血栓形成较易,而深层血栓形成症状不明显,明确诊断较难,因此掌握一定的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极为重要。除上述临床症状外,如局部有腓肠肌部及大腿部肌群痉挛,体位改变无影响,咳嗽时下肢疼痛,行走时腓肠肌部撕裂性疼痛,病侧皮肤温度高于健侧,说明有深层血栓形成发生。

如已知存在深层静脉血栓形成,诊断肺栓塞并不困难,可是常常缺乏局部体征,何况栓子还可来自盆腔的某一隐蔽处。发生肺栓塞的危险期一般在尚无血栓症状、血栓在血管内异常疏松时期,约在分娩后第9天或在剖宫产手术后第11天最为危险,可引起突发的致命性后果。

妊娠合并肺栓塞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栓子来源

1)血栓:最常见的肺栓子为血栓,由血栓引起的肺栓塞(PE)也称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70%~95%是由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脱落后随血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原发部位以下肢深静脉为主,文献报告达90%~95%,如N、股、深股及髂外静脉。行胸、腹及髋部手术时,患脑血管意外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DVT发生率很高。于手术中或手术后24~48h内,小腿腓静脉内可形成血栓,但活动后大部分可消失,该处5%~20%的血栓可向高位的深静脉延伸,并有3%~10%于术后4~20天内引起PTE。腋下、锁骨下静脉也常有血栓形成,但来自该处的血栓仅1%。盆腔静脉血栓是妇女PTE的重要来源,多发生于妇科手术、盆腔疾患等。极少数血栓来自右心室或右心房。另外还应该注意,下肢浅静脉炎虽然不能直接产生PTE,但其中20%与DVT有密切关系。

2)其他栓子:如有脂肪栓、空气栓、羊水、骨髓、寄生虫、胎盘滋养层、转移性癌、细菌栓、心脏赘生物等均可引起PE。

2.静脉血栓形成的条件

1)血流淤滞:为最重要条件,使已激活的凝血因子不易被循环中的抗凝物质所抑制,有利于纤维蛋白的形成,促使血栓发生。常见于老年、久病卧床、下肢静脉曲张、肥胖、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者或妊娠的妇女。据北京协和医院病例资料,40%PE有各种性质的心脏病,其中以风湿性心脏病最为常见。

2)静脉血管壁损伤:如外科手术、肿瘤、烧伤、糖尿病等。因组织损伤后易产生内源性和外源性的活性凝血活酶。

3)高凝状态:见于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严重的溶血性贫血、脾切除术后伴血小板溶解、高胱氨酸尿症(homocystinuria)、口服避孕药物等。国外文献报道胰腺癌具有最高的DVT的发生率,因此DVT可能成为恶性肿瘤的预兆。实验室检查报告在反复发作DVT的患者中有凝血机制的异常,如血小板黏着性增加及寿命降低、第V及Ⅶ因子增加、抗凝血酶第Ⅲ因子(antithrombinⅢ)缺乏、凝血因子Ⅰ异常、静脉壁内皮细胞内纤溶酶原激活剂降低、纤维蛋白溶酶原及纤溶酶的抑制剂增高等。

凡能产生上述条件的疾病和病理状态,即孕育着血栓形成的危险,并成为血栓栓子的发源地。

二、发病机制:

1)妊娠期的生理改变:

①妊娠期血液凝集因子增加,纤维溶解活性降低,孕妇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形成。

②妊娠期静脉回流障碍:增大的子宫压迫髂静脉及下腔静脉,使静脉回流发生障碍,血流淤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壁发生改变,易形成血栓。

③孕酮的作用:可使静脉平滑肌松弛,血流缓慢,下腔静脉发生淤血,增加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2)PE发生后的病理改变:PTE常见为多发及双侧性,下肺多于上肺,特别好发于右下叶肺约达85%,这无疑是与血流及引力有关。尸检中仅5%~10%的PTE患者发现肺梗死。这主要因肺组织的供氧来自三方面: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及局部肺野的气道,只有上述两个以上的来源受严重影响时才发生梗死。但当患有慢性肺疾患、左心衰竭时,即使小的栓子也易发生肺梗死。通常情况下决定于血管栓塞的程度及速度。

栓子的大小可以分:

①骑跨型栓塞:栓子完全阻塞肺动脉及其主要分支

②巨大栓塞:40%以上肺动脉被栓塞,相当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肺叶动脉

;③次巨大栓塞:不到两个肺叶动脉受阻塞;

④中等栓塞:即主肺段和亚肺段动脉栓塞;

⑤微栓塞:纤维蛋白凝块、聚集的血小板等进入深部的肺组织。

当肺动脉主要分支受阻时,肺动脉主干即扩张,右心室急剧扩大,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右心衰竭的病理表现。若能及时去除肺动脉的阻塞,仍可恢复正常。如没有得到正确治疗,并反复发生PTE,肺血管进行性堵塞,以致形成肺动脉高压,继而出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梗死时,显微镜下可见肺泡壁有凝固性坏死,肺泡腔内充满红细胞及轻微的炎性反应。一般1周后胸部X线片可显示出上述浸润性梗死阴影。不完全性梗死时,肺泡腔内有渗出的红细胞,便没有肺泡壁坏死,因此胸片上显示的浸润阴影2~4天即可消失,也不留瘢痕。肺梗死时约30%病人可产生血性胸膜腔渗出。

2.病理生理

PTE发生后,肺血管被阻塞,随之而来的神经反射、神经体液的作用可引起明显的呼吸生理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①肺泡无效腔增加:被栓塞的区域出现无血流灌注,使通气-灌注失常,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故肺泡无效腔增大。

②通气受限:栓子释放的5-羟色胺、组胺、缓激肽等,均可引起支气管痉挛,通气降低。表现为中心气道的直径减小,气道阻力明显增高。

③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丧失: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是维持肺泡的稳定性。当肺毛细血管血流中断2~3h,表面活性物质即减少;12~15h,损伤已非常严重;血流完全中断24~48h,肺泡可变形及塌陷,出现充血性肺不张,临床表现有咯血;

④低氧血症:由于上述原因,低氧血症常见。当肺动脉压明显增高时,原正常低通气带的血流充盈增加,通气-灌注明显失常,严重时可出现分流。心功能衰竭时,由于混合静脉血氧分压的低下均可加重缺氧。

⑤低碳酸血症:为了补偿通气-灌注失常产生的无效通气,产生过度通气,使动脉血PaCO2下降。

发生PTE后,即引起肺血管床的减少,使肺毛细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增高,急性右心室衰竭,心率加快,心排血量猝然降低,血压下降等。70%病人平均肺动脉压高于2.67kPa(20mmHg),一般为3.33~4.0kPa(25~30mmHg)。血流动力学改变程度主要由以下条件决定。

①血管阻塞程度:肺毛细血管床的储备能力非常大,只有50%以上的血管床被阻塞时,才出现肺动脉高压。实际上肺血管阻塞20%~30%时,就出现肺动脉高压,这主要是由于神经体液因素的参与。

②神经、体液因素:除引起肺动脉收缩外,也引起冠状动脉、体循环血管收缩而危及生命,至呼吸心跳骤停。

③栓塞前心肺疾病状态:可影响PTE的结果,如肺动脉压可高于5.33kPa(40mmHg)。

新鲜血栓上面覆盖有多量的血小板及凝血酶,其内层有纤维蛋白网,网内具有纤溶酶原。当栓子在肺血管网内移动时,引起血小板脱颗粒,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如腺嘌呤、肾上腺素、核苷酸、组胺、5-羟色胺、儿茶酚胺、血栓素A2(TXA2)、缓激肽、前列腺素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等。它们可以刺激肺的各种神经,包括肺泡壁上的J受体和气道的刺激受体,从而引起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咳嗽、支气管和血管痉挛、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也损伤肺的非呼吸代谢功能。

妊娠合并肺栓塞预防

  一、预防:

        1.一般通过临床细致检查,

早期发现下肢深层静脉血栓形成,80%病人可以防止肺栓塞的发生。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可采取以下措施:


1)剖宫产或难产手术应做到操作轻柔细致,减少组织损伤,尤其要注意避免损伤血管而诱发血栓形成。在分娩过程中应及时纠正脱水,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血液凝固性增加。

2)产后、手术后鼓励病人尽可能多翻身及屈伸下肢,指导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回流,增强血液循环。

3)必要时应用预防性抗凝血疗法。

2.药物抗凝预防血栓形成

1)小剂量肝素预防术后DVT的发生有肯定效果。特别年龄40岁以上,肥胖、患肿瘤及静脉曲张者,行盆腔、髋部等手术前,测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若正常,于术前2h皮下注射肝素5000U,以后每12小时用药1次,至病人能起床活动,一般5~7天。因肝素剂量低,不易有并发症,不需做凝血机制的监测。

2)口服抗凝剂:如醋硝香豆素(新抗凝片)(acenocoumarol,sinfrom)、华法林(苄丙酮香豆素,warfarin)常用于有DVT史、严重静脉曲张者,作预防性抗凝。

3)抗血小板制剂:双嘧达莫,每天100mg口服,可抑制血小板集聚及粘连。非甾类抗炎剂,如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口服0.3~1.2g)、引哚美辛即可抑制凝血酶A2,减少静脉血栓形成。

妊娠合并肺栓塞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应考虑任何能引起孕产妇发生呼吸循环系统症状的疾病。主要为羊水栓塞。后者多发生于产时,常有应用宫缩剂加强宫缩史,除有严重的呼吸循环衰竭外,主要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般无胸痛为鉴别要点。

妊娠合并肺栓塞饮食保健

  妊娠合并肺栓塞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饮食宜清淡,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及刺激性食物,多吃杂粮、粗纤维蔬菜和水果。

降压降脂特别推荐:黑木耳、蘑菇、大葱、洋葱、蒜苗、芹菜、紫菜、海带、玉米、豆制品、山楂、西红柿、菠萝、柠檬、苹果等。

供参考:

早餐:枸杞麦片牛奶1杯,煮鸡蛋1个,花卷1个;

中餐:米饭2两,苦瓜排骨,豆角茄子,小白菜千张,西红柿紫菜虾皮汤;

晚餐:鱼片粥1碗,软饼1张(面粉2勺,豆粉1勺,荞麦粉1勺),芹菜胡萝卜炒肉,黄瓜木耳。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