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颌面部放线菌病

  • 挂号科室:口腔科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发烧 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脓疱 溃疡 颌下腺疼痛、压痛
  放线菌病(actinomy cosis)是一种慢性特异性炎症。面颈部是放线菌病的好发部位之一,亦可累及涎腺,但比较少见。
典型症状:发烧 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脓疱 溃疡 颌下腺疼痛、压痛

一、症状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细菌学检查。如果早期临床不能确诊,必要时可做活体组织检查。

放线菌侵入组织后,可引起组织坏死及形成脓肿,其中有放线菌颗粒(actinomy cotis granules)或称为“硫磺颗粒”(sulphur granules),由菌体和菌丝组成,色淡黄,直径可达数百微米。镜下见嗜碱性不规则分叶体,中央部呈均一性,边缘部有辐射状分支细丝,细丝顶端常有胶体鞘膜,形成玻璃样杵状体。周围有大量中性多核白细胞环绕,再外周为上皮样细胞、巨细胞、嗜酸性细胞及浆细胞,最外层为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

发病年龄主要在20~50岁,男性常为女性的2倍。

早期症状为涎腺局部出现无痛性小肿块,逐渐增大。检查发现腺体肿大,组织较硬,并有压痕,挤压腺体导管口无分泌物流出。肿块不活动,很快有脓肿形成,出现疼痛或热感,表面皮肤呈暗红或紫色,板状硬,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炎症继续发展,表面皮肤变软,脓肿逐渐破溃,流出淡黄色粘稠脓液。肉眼或取脓液染色检查,均可查见“硫磺颗粒”。破溃排脓后的炎症浸润灶,不久就在其周围又形成新的结节和脓肿,脓肿互相沟通,形成瘘道而转入慢性期,瘘管口有不整齐的肉芽组织。以后若伴有化脓性感染时,还可急性发作,出现急性蜂窝织炎的症状,体温高达38.5~39℃以上。这种急性炎症与一般炎症不同,虽经切开排脓,炎症可有好转,但放线菌病的局部板状硬肿胀不会完全消退。愈合后留下紫红色萎缩性疤痕。

预防

因放线菌病绝大多数是内源性感染,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常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故尽量避免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

当人体抵抗力降低引起放线菌病,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放线菌病有很大意义。

拔牙、化脓性细菌感染时,积极做好灭菌工作,避免放线菌侵入组织。

与颈淋巴结核相鉴别

颈淋巴结核破溃形成瘘管后,流出脓液较稀薄,无硫磺色颗粒,损害排列呈条索状特征。

颌面部放线菌病的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生姜红枣汤

【原料】大枣5个,生姜3片

【做法】

水烧开后放入姜片和大枣,盖上锅盖,煮上大约10分钟,之后箅出汤汁,可适量饮用。

颌面部放线菌病患者吃什么对身体好?

1、饮食宜清淡。

2、多吃水果和蔬菜,蔬菜水果和大量的水分,如白萝卜、莲藕、梨子、银杏、白果、柑桔、柿子等,蜂蜜、温热的牛奶。

3、宜多吃豆制品。

颌面部放线菌病患者吃什么对身体不好?

1、忌胡椒、辣椒、芥末等辛辣物。

2、不要吃太油或太甜的食物。

 

骨髓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