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迁延性肾小球肾炎(小儿迁延性肾炎)
- 挂号科室:儿科
- 发病部位:肾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儿童
- 典型症状:蛋白尿 水肿 眼睑浮肿
一、症状:
常表现为不伴明显临床症状的持续性蛋白尿伴镜下血尿。多主诉晨起眼睑轻微水肿,每遇劳累、感染等情况症状暂时性有所加重。部分患者无症状,仅在尿筛查时发现镜下血尿、蛋白尿。偶有水肿,无高血压,肾功能正常。有些病例病史中,有较明确的急性肾炎病史,但尿异常持续逾1年;此外尚有起病隐匿者,有时系偶然发现的尿异常,病程常不易估算,但经随访观察迁延半年以上。迁延性肾炎的病理改变一般呈非特异的局灶性肾炎或单纯系膜增生肾炎;极少数为较严重的病理类型,如膜性或膜增生性肾炎。 1981年我国儿科肾脏疾病科研协作组规定:
①有明确急性肾炎病史,镜检血尿和(或)蛋白尿迁延1年以上,不伴肾功能不全或高血压;
②无明确急性肾炎病史的持续性血尿和蛋白尿,临床观察半年以上,不伴有肾功能不全或高血压。
二、诊断:
以上可诊为本症。因此应注意以下诊断方法:
1.对急性肾炎病程迁延者 应定期随诊,并监测肾功能。必要时需进行肾脏超声,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为指导治疗明确肾脏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并判断预后,对部分病例应做肾活检确诊。
2.对普查中发现尿异常的患者 需进行肾功能检查做出诊断评价,必要时亦须肾活检确诊。
一、发病原因
病因复杂,多为细菌、病毒等反复感染引起的免疫复合物肾炎。
二、发病机制
大多数肾脏病理变化轻微,呈局灶性肾炎或系膜增生性肾炎不伴新月体形成。仅有少数病例呈膜性或膜增生性肾炎等严重病理改变。
应预防和控制感染,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措施同急性肾炎,如积极防治链球菌感染。平日应加强锻炼,注意皮肤清洁卫生,以减少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如一旦感染则应及时彻底治疗。感染后2~3周时应检尿常规,以及时发现异常。
须与急性肾炎的恢复期,或慢性肾炎早期鉴别。必要时参考肾图、肾超声波检查、静脉肾盂造影等鉴别。必要时应行肾穿刺检查以明确诊断。
多吃一些营养含量高的食物,防止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