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肝硬化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女性生殖,肝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青壮年孕妇人群
- 典型症状:上腹部疼痛 腹胀 消瘦 食欲减退 腹水
一、症状:
1.病史 有肝炎史或血吸虫病史、慢性酒精中毒、营养不良等病史,多数人在受孕前已在内科确诊肝硬化。
2.临床表现
1)肝功能代偿期:症状较轻,可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等,这些症状常在劳累时出现,经休息后缓解。体征不明显,肝脏常肿大,部分患者有脾大,可出现蜘蛛痣和肝掌。
2)肝功能失代偿期:食欲减退是常见症状,有时伴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疲倦乏力,上腹部疼痛或腹胀,牙龈、鼻出血或有呕血与黑粪。体格检查可发现面色黝黑、消瘦枯萎、皮肤黏膜有紫斑或出血点、腹壁静脉怒张、腹水、肝脏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晚期病人肝脏缩小、坚硬,表面呈结节,脾大。
肝硬化的起病和病程一般比较缓慢,病情隐匿,潜伏期较长,3~5年或更长。许多患者直到肝功能代偿不全时才到医院就诊,因此及早诊断肝硬化十分重要。肝硬化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只有当诊断不明确时才行肝穿刺活检。
一、发病原因:
肝硬化的常见病因为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血吸虫病、药物性中毒或化学毒物、胆汁淤积性、遗传代谢性缺陷等。欧美国家以酒精性中毒为主要原因,约占65%。与男性相比,女性更易引起酒精性肝硬化,引起不可逆肝硬化女性需要的每天最低酒量少,持续时间短。我国以病毒性肝炎为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的关系密切。20世纪70年代后血吸虫病肝硬化已少见。心源性、胆汁性、自身免疫性、先天性代谢缺陷性肝硬化在我国十分罕见。
二、发病机制:
1.肝硬化对妊娠及分娩的影响 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血吸虫病、药物或化学中毒等是肝硬化的常见病因。代偿性肝硬化妊娠结局良好,失代偿性肝硬化可引起代谢障碍,对妊娠及胎儿均有不良影响,文献报道肝硬化患者流产率为8%~13.7%,早产率为15%~20%,围生儿死亡率为17.9%~18.2%,均较正常妊娠增加。在存活的婴儿中,未见先天性肝硬化报道,但低体重儿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增高。
妊娠合并肝硬化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率增高,文献报道可达81.8%。可能与肝硬化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力增加、低蛋白血症、雌激素代谢障碍和缺氧有关,可使病情进一步恶化。肝硬化合并腹水、低蛋白、子宫肌纤维水肿等,临产后易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停滞。由于凝血机制障碍、凝血因子缺乏可引起产后出血。而肝硬化病人贫血、低蛋白等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产后感染。孕产妇合并肝硬化死亡原因主要有消化道出血、产后出血和肝性脑病。文献报道,产妇病死率可达10.34%。
2.妊娠对肝硬化的影响 妊娠是否对肝硬化有影响,学者们意见不一。部分学者认为,妊娠对肝硬化无不良影响,肝脏代偿功能好者,可正常妊娠分娩。但是大多数观点则认为妊娠加重肝脏负担,更易产生腹水,使肝硬化的病情恶化。另外,肝硬化病人多伴有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妊娠期血容量增加,门静脉系统过度充盈,妊娠子宫增大,腹内压增高,可加重食管静脉扩张,加之分娩期第2产程孕妇用力屏气等因素,均可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发生大出血,危及生命。
妊娠合并肝硬化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与治疗。
肝脏肿大者应与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华支睾吸虫病等鉴别。出现腹水者应与结核性腹膜炎、缩窄性心包炎、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肾炎等鉴别。对胆汁性肝硬化应区别是肝内或肝外梗阻。此外出现并发症时应与消化性溃疡出血、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相鉴别。
1、妊娠合并肝硬化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应给予高维生素、适量蛋白和碳水化合物、低盐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
2、妊娠合并肝硬化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尽量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勿食过热及含粗纤维过多的食物,如芹菜、黄豆芽等。禁吃带骨、刺及一切坚硬的食物,防 止刺破食道血管而引起急性大出血。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