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环绕腔静脉输尿管,腔静脉后输尿管,输尿管前下腔静脉)
- 挂号科室:泌尿外科
-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输尿管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排尿不畅 长脉 钝痛 癌性输尿管狭窄 巨输尿管症
一、症状
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梗阻所致,由于输尿管受压梗阻造成尿液引流不畅,导致患者腰部或腹部钝痛,甚至绞痛;血尿是常见症状之一,一部分病人伴有泌尿系结石。虽然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先天性畸形,但大多数病人都在成年后才出现症状。
二、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约25%的病例无显著症状或仅有轻度和可忍受的腰痛。明确诊断需依靠静脉尿路造影和输尿管逆行造影。
一、发病原因
在胚胎期后主静脉、下主静脉及上主静脉3对静脉的分支互相吻合在两侧形成静脉环。胚胎12周时,后肾从骨盆上升,穿越此环到腰部,故此环又称肾环,输尿管从中经过;当后主静脉萎缩时,其血液循环由下主静脉及其分支承担,下腔静脉由肾环后面形成,因此输尿管的位置应在下腔静脉的前方。如果后主静脉不萎缩,代替了肾环后面的部分,肾环前面即变成了下腔静脉,使输尿管位置为下腔静脉的后方;如静脉环的腹侧不消失,因为有右下主静脉在背侧及腹侧,故形成双下腔静脉,导致右输尿管位于双下腔静脉间。
二、发病机制
本病实际畸形主要是下腔静脉发育异常,而不是输尿管发育异常。
典型病例是右侧输尿管绕过腔静脉之后走向中线,再从内向外沿正常路径至膀胱。肾盂及上段输尿管扩张,但一般没有梗阻。Bateson等(1969)将该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分为2种临床类型:Ⅰ型,有肾积水及梗阻,梗阻近端输尿管呈鱼钩样,较常见.Ⅱ型,没有肾积水或仅有轻度肾积水,此型输尿管在更高位置走向腔静脉之后,肾盂及输尿管几乎呈水平位,无扭曲,如有梗阻是因位于腔静脉侧壁的输尿管受椎旁组织的压迫所致。Ⅰ型梗阻部位在髂腰肌缘,该点是输尿管先向头侧,再走向腔静脉后。
本病为先天性疾病,尚无有效预防措施。
1.肾脏肿瘤 大的右侧肾脏肿瘤将输尿管推向中线移位时,应与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相鉴别。肾脏肿瘤多有肉眼血尿病史,当肿瘤体积大到足以将输尿管向内侧推移时,应能在腹部触及肿块;B超及CT检查能明确肿块与肾脏的关系和大小;尿路造影可显示肾盂肾盏受压变形或完全消失。
2.右输尿管结石 右侧输尿管结石可引起右肾积水,但多有阵发性右肾绞痛伴血尿。尿路造影可发现输尿管内结石影,并且结石以上输尿管和肾盂扩张积水。
3.右输尿管狭窄 可引起肾积水。病史中可询及引起输尿管狭窄的原因,尿路造影可发现输尿管狭窄及以上输尿管扩张和肾积水。
4.原发性巨输尿管 可有肾、输尿管积水。尿路造影示输尿管迂曲扩张,但不向中线移位,无“S”形改变。输尿管近膀胱开口处狭窄,末端呈纺锤状。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