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型脚气(脚趾脚气)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足部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脚臭 瘙痒 剧痒 真菌感染 足底脱皮
糜烂型脚气症状诊断
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遭到破坏的角质层较松软,很容易刮除而露出红斑糜烂的基底面。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皮疹夏重冬轻。
由于搔抓和摩擦,经常继发细菌感染而发生恶臭,中医称之为臭田螺。
糜烂型脚气疾病病因
此型足癣的致病菌尤喜在潮湿、温暖的环境里生长繁殖。因而当其长期寄生于伴有多汗的趾间时,易致表皮层皲裂,并因湿润浸渍而发白。
多见于足多汗或经常穿透气性差的雨鞋、胶鞋的人,角质贮水过多而浸渍发白。
糜烂型脚气预防
1.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汗脚要治疗。勤换鞋袜,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鞋子要通气良好。
2.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公用澡堂、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经常处理,用漂白粉或氯亚明消毒,要形成制度,以防相互传染脚气。
糜烂型脚气鉴别诊断
水疱型: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角化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急性湿疹亦可有糜烂渗液、皮肤浸渍等,与本型足癣相类似。湿疹是一种与过敏因素有关的疾病。
糜烂型脚气饮食保健
脚气不适宜吃什么?
【南瓜】
民间多视之为“发物”。明.李时珍就曾指出:“多食发脚气。”《本草求真》亦云:“凡人素患脚气,于此最属不宜。”清代食医王孟英也说:“……,脚气痞闷,皆忌之。”
【鸡蛋】
根据清代食医王孟英的经验,脚气患者忌吃鸡蛋。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明确告诫:鸡蛋“多食动风阻气,……脚气皆不可食。”
【鸭肉】
根据前人经验,患有脚气之人,不宜多吃鸭肉。如清代食医王孟英曾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多食滞气,滑肠,凡为阳虚脾弱,……痞胀脚气,皆忌之。”《饮食须知》亦云:“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患脚气之人忌食之。”
【甜瓜】
根据古代医家经验,患有脚气病者应当忌吃甜瓜。如《孙真人食忌》中早有记载:“患脚气病人食甜瓜,其患永不除。”《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说:“凡虚寒多湿,……脚气,皆忌食。”
【荸荠】
又称乌芋。性寒,味甘,但患有脚气病人忌食之。如清代名医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指出:“乌芋,盖以味甘性寒,力善下行,是以冷气勿食,食则令人每患脚气。”
此外,脚气病患者还应忌吃大蒜、莼菜、蚕蛹、虾子、螃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