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汗疱症(出汗不良,出汗障碍,汗疱疹)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多见于青少年
  • 典型症状:脾胃湿热 绝汗 汗出如油 鳞屑 脓疱
  汗疱症(dyshidrosis)又称为出汗不良,为一种手掌、足跖部的水疱性疾病。本病与中医田螺疱相类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初生形如豆粒,黄疱闷胀,硬痛不能着地,连生数疱,皮厚难以自破。”有人称本病为于足蚓者。
典型症状:脾胃湿热 绝汗 汗出如油 鳞屑 脓疱

一、症状

1.好发于手掌、指端、手指侧面,少见于手背、足底,常对称发生。

2.突然出现多数群集或散在的位于表皮深处的小疱,呈正常肤色,疱破后流出黏液性液体,数天后水疱吸收、干涸后残留环状鳞屑,自觉瘙痒及烧灼感,如患病时久可引起手掌皮肤干燥、脱屑、增厚。如有继发感染时,可形成脓疱,炎症明显,重症者可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3.始于春末夏初,夏季加重,入冬可自愈。常与手足多汗并存,每年定期反复发作。

4.多见于青少年,中年以后可减轻或自愈。

二、诊断

根据季节性反复发作,对称发生于手掌,损害多为小疱、干后脱皮等特点诊断较易。

中医病机及辨证:中医认为本病为脾胃湿热或湿邪浸渍局部所致。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多认为一种非特异性皮肤湿疹样反应。与个人体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精神因素如紧张或抑郁可能成为本病的诱因。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多认为一种非特异性皮肤湿疹样反应。

1.汗疱疹患者应当保持手足干爽清洁;

2.局部用1%明矾溶液湿敷,外搽炉甘石洗剂;

3.预防感染;

4.外用中药清洗.根据汗疱疹以湿邪为主的特点,可用收湿敛疱法:王不留行60g,明矾30g,石榴皮30g,水煎取汁,泡洗患处,每次5分钟,日2次;

5.其他 汗疱疹患者要减少接触肥皂、碱、洗衣粉、洗涤灵、汽油、酒精等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心情烦躁;不要用手撕脱蜕皮,以防染毒成脓。

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汗疱性手足癣 常先有足癣再有手癣,多为一侧先发生,炎症明显,边界清楚,指趾亦可受累,真菌检查阳性。

2.汗疱型癣菌疹 水疱较浅,疱壁较薄,常有活动的癣菌病,病灶痊愈后可自行痊愈,癣菌素试验阳性。

3.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主要表现为表皮片状剥脱,与季节无关,亦可发生小疱,但无任何自觉症状。

汗疱症的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茵陈苓豆粥:茵陈30克,水煎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薏苡仁各50克。煮至豆烂,加入白茯苓粉20克略煮,再加白糖适量调味。功能清热利湿。

2、两地青蒿茶:生地、地骨皮、青蒿各15克,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功能清热凉血。

3、北芪炖鲤鱼:鲤鱼一条约500克,北芪30克,加生姜、葱,清炖,加盐及味精调味。功能健脾益气。

宜食

1、 饮食宜清淡。

2、 可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以利于疾病的恢复。

禁食

1、 忌食生姜、生葱、大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2、 戒烟酒。

脱屑性红皮病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