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结核(小儿肾消耗病)
- 挂号科室:泌尿外科
- 发病部位:肾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20-40岁男性多以女性
- 典型症状:尿急 脓尿 尿痛 消瘦 尿频
小儿肾结核症状诊断
一、症状
1.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是肾结核的典型而突出的临床症状,尿频常最早出现,初发病时尿频可不伴尿痛,应用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严重的患者可发生尿失禁,排尿困难和夜尿,这与膀胱受累有关。
2.血尿:肾,输尿管或膀胱结核病变都可导致血尿,由膀胱三角区结核性溃疡所致者,多为终末血尿,全程血尿多数由于膀胱以上尿路血管损伤所致。
3.脓尿:镜下有大量脓细胞,有时可发现坏死组织,严重的患者尿液可呈“米汤样”。
4.肾区疼痛及肿物:肾结核局部症状不明显,压痛及肾肿块(积水)较少见,结核性脓肾继发感染(多数为大肠埃希杆菌)时,或肾周围寒性脓肿时可有局部叩压痛,甚至出现腰部窦道,因结石,凝块,碎屑可引起尿路绞痛。
5.全身症状:严重患者或有其他器官结核时,可出现消瘦,乏力,潮热,盗汗,食欲减退也是常见的,双肾功能严重障碍者可出现尿毒症。
二、诊断
如有肺结核史或有密切结核接触史,未接种过卡介苗者,有助于本病诊断,结合临床表现分析确诊。
小儿肾结核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肾结核的主要原发病灶为肺结核,少数来自于骨、关节、肠、淋巴结的结核病灶。偶有从生殖道蔓延到肾脏。
1.常见的病原体 本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是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2.少见的病原体 其他少见病原体包括牛型结核杆菌及未定型分枝杆菌等。
二、发病机制
肾结核的主要原发病灶为肺结核,少数来自于骨、关节、肠、淋巴结的结核病灶。偶有从生殖道蔓延到肾脏。肾脏结核的基本病理改变为结核结节或结核性肉芽肿形成。结核结节的中心为干酪样坏死组织,周围为类上皮细胞及laugharis巨细胞,外围为淋巴细胞及纤维组织。结核杆菌经血路侵入双肾,先在双侧肾脏的肾小球毛细血管丛中形成微结核病灶(病理性肾结核),在机体抵抗力正常的情况下,微结核病灶可痊愈或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不出现临床症状,但未痊愈的微结核病灶可引起结核菌尿。初起病变是一个肾小球结核结节,以后可发生坏死性损害,并且蔓延到小管。大多数病例从隐匿到再活动10~40年,一旦形成干酪样坏死损害,极少能自愈。发生坏死性乳头炎到肾实质空洞形成、钙沉积;感染继续播散,肾盂炎症到纤维化,影响集合系统,形成狭窄和肾盂积水。如果实质纤维化进展,肾内血管狭窄,致纤维化,最终肾结构破坏。若“种植”到尿,可发生尿道炎、膀胱炎(伴有溃疡形成、纤维化及壁增厚)。
小儿肾结核预防
1.接种卡介苗 对未感染结核者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根本措施。
2.积极治疗,防止扩散 如发生了结核感染,应积极治疗,防止扩散病情。
3.加强营养,避免过劳。
4.肾结核的预防 肾结核多来自肺结核,如果肺结核已经治愈,虽说结核菌不从呼吸道传播,但是仍然可从尿液传染。为了防止肾结核传染,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便具专用:病人的便具要单独使用病人的小便要加入等量生石灰或适量的漂白粉,放置1h后倒去,以便杀灭尿液中的结核杆菌。
(2)洗刷用具专用:病人要有专用的洗刷用具,不要与别人共享。
(3)单独的房间:病人最好有一个单独的房间,起码应单独一床。被褥要经常曝晒,衣物不要与家人互相穿用。
小儿肾结核鉴别诊断
肾结核常需与非特异性尿路感染,肾肿瘤,肾结石等相鉴别。
1.慢性肾盂肾炎;
2.肾结石:肾结石静止时仅有肾区钝痛或无症状,结石活动期间可引起肾绞痛与血尿,但无肾结核顽固性尿路刺激症状,X线阳性结石影位于肾盂肾盏。
小儿肾结核饮食保健
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