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小儿Seabright-Bantam综合征,小儿假性甲旁低,小儿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小儿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综合征)
- 挂号科室:内分泌科
- 发病部位:其他,颈部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儿童人群
- 典型症状:异常矮小 碱性磷酸酶增高 生长缓慢 青年白内障 智力发育迟缓
一、症状
临床表现有低血钙、高血磷而肾功能正常的患儿,家族中有智力低下或精神异常患者或有此类病人,均应考虑有本病可能性,进一步做实验室检查。
临床特征:
1、低钙血症:常见有手足抽搐、肌痉挛、喉鸣、惊厥,以及易激动、情绪不稳、幻觉等精神症状。
2、 先天性骨和其他发育畸形:如侏儒症,圆脸,智力低下,小下颌,颈粗短,异位骨化等。
3、 若肾脏不反应而骨组织对PTH反应时,骨膜下吸收,纤维囊性骨炎,称为纤维性骨炎性假性甲旁低。
4、 患儿出现搐搦,身材矮胖,拇指短,第1,2,4掌骨和跖骨短,偶见第二指比中指长,指趾短宽,外生骨疣,颅骨增厚及生长障碍。常见有易位钙沉积和皮下迁移性骨生成,基底节钙化和晶体白内障。
二、诊断
1、 PTH实验:静脉注入PTH。用量:婴儿8U/kg,最大200U/次,注射PTH前后测24h尿cAMP浓度,计算出注射后增加的量,与正常对照反应比较。或用PTH注射(肌内)200U,连续3天,血钙仍不上升,说明对PTH无反应。
2、 。PTH抵抗还可伴有性腺功能减低,亦为Gsα基因突变引起。血钙减低,磷和碱性磷酸酶可升高,血中PTH增高或正常。
一、发病原因
1、 遗传因素:本病为不同外显性的X链锁显性遗传性疾病。
2、 自身缺陷:基本障碍是靶细胞对PTH不完全或完全的无反应,这种对PTH反应异常包括从PTH与受体结合到靶细胞内的一系列反应。
(1)病人的红细胞与PTH受体腺苷酸环化酶系统耦联;对鸟核苷酸敏感的调节蛋白减少,使靶器官组织对PTH不反应。
(2)甲状旁腺素结构异常,不被PTH受体识别使与其结合;PTH促使肾产生1,25(OH)2D作用也异常,使PTH也不能发挥作用。
二、发病机制
甲状旁腺组织正常,PTH分泌正常,血中PTH正常或偏高,但仍有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甲状旁腺代偿性增生肥大是靶器官细胞对PTH反应减弱或完全缺乏。
此病通常分为2种类型:
(1) 假性甲旁低Ⅰ型,是靶细胞膜上受体缺陷,不能接受PTH,能接受但不能激活腺苷环化酶系统,则不能合成cAMP,给PTH尿排cAMP不增加从而PTH不能发挥生理效应。若注射外源性PTH,低血钙、高血磷仍不被纠正。
(2) 假性甲旁低Ⅱ型,是注射外源性PTH后,尿排cAMP升高,而磷排出不增加,低血钙和高血磷不被纠正,是受体后缺陷。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是一种家族性疾病,为不同外显性的X链锁显性遗传,所以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为进行婚前检查和产前检查,对于产前检查可采用羊水穿刺检查、孕妇抽血检查等方法。
与甲旁低症鉴别,上述实验室试验可助鉴别。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是指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减少和(或)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常见症状有痉挛、手足抽搐、患儿智力低下、发育缓慢、白内障、牙齿萌出晚、肌肉震颤等。
平时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补充体内所缺的维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