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双重输尿管(双输尿管、重复肾输尿管)

  • 挂号科室:泌尿外科
  • 发病部位:输尿管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尿急 射精疼 尿频 输尿管扩张 肾盂积水
  重复肾及输尿管是指患侧肾脏是由两部分肾脏组织结合成一体,有一共同包膜,但肾盂输尿管及血管都各自分开的一种肾脏先天性畸形。发病率为2%~3%,女性多见。
典型症状:尿急 射精疼 尿频 输尿管扩张 肾盂积水

    一、症状

临床症状随性别不同而差别很大。由于胚胎学差异,男性异位输尿管多开口于膀胱颈、前列腺、精囊、附睾和输精管,均位于尿道外括约肌以上,所以一般以泌尿系感染症状为主,如便秘、耻骨后疼痛、射精不适等,亦可伴尿急、尿频,偶以不育就诊但罕有尿失禁。就女性而言,最常见开口部位为前庭,亦可位于阴道上段、子宫、卵巢。由于异位开口多位于尿道外括约肌远端,常表现为正常排尿后的持续性尿失禁。女性异位输尿管开口的另一特征表现为持续存在的阴道分泌物。大部分女性患者合并急慢性泌尿系感染,少数表现为肾盂及输尿管积水,偶有以腹部包块就诊者。

    二、诊断

约60%的病例无明显症状,虽然尿路感染并不是双重输尿管的独有特征,但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的病例应考虑到有双重输尿管的可能,结合静脉尿路造影和膀胱镜检查即可确诊。

一、发病原因

1.胚胎发生 胚胎第4周时,输尿管芽迅速增长,其近端形成输尿管,远端被原始肾组织块所包盖,并且发育成肾盂、肾盏与集合管。如果输尿管远端的分支超过2支,则形成重复肾盂;如分支过早则形成不完全性双重输尿管,输尿管呈Y形。此外,如在中肾管的下端生出另一输尿管芽(或称副输尿管芽),它与正常的输尿管芽并列上升,则发生完全性双重输尿管畸形。

2.遗传学 双重输尿管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不完全外显率。家系调查父母或同胞有双重输尿管者,其发生率从每125人中有1例上升到每8~9人中有1例。另有报道环境因素可能影响双重输尿管的发生。

二、发病机制

根据重复输尿管的位置关系,可分为3种类型:

1.不完全性双重输尿管 上、下肾的输尿管呈“Y”形融合成一根输尿管,并开口于膀胱内正常位置,其交汇点可在输尿管的任何部位。

2.完全性双重输尿管 两根输尿管完全分开,分别引流上、下肾的尿液,并同时开口于膀胱三角区。一般下肾的输尿管开口于膀胱内正常位置,而上肾输尿管在进入膀胱前跨过下肾输尿管,开口于下肾输尿管开口的外下方或其他部位(Weigert-meyer 定律)。

3.完全性双重输尿管伴上肾输尿管异位开口 即完全性双重输尿管中下肾输尿管开口于膀胱内,而上肾输尿管开口于膀胱以外部位。男性多开口于后尿道、精囊、输精管等处,女性可开口于尿道、阴道、外阴前庭、子宫颈等处。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1.附加肾 是独立存在或借疏松组织与正常肾相连接的第3个肾脏,较正常肾小。多位于两正常肾之间,脊柱前方或稍偏一侧。附加肾有其独立的集合系统、血液供应及被膜,在解剖上与正常肾脏完全分开。因此,通过尿路造影、B超及CT检查比较容易与重复肾鉴别。

2.肾代偿性增大 当一侧肾脏缺失、发育不全或功能损害时,对侧肾可代偿性增大。但尿路造影检查发现只有一侧集合系统和输尿管,并可发现对侧肾脏病变。

3.单纯性肾囊肿 尤其肾上极囊肿需与重复肾伴积水相鉴别。B超检查显示肾囊肿为肾实质内圆形无回声暗区。IVU显示只有一套集合系统和输尿管,肾盂肾盏受压移位及变形。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肾发育不全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