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脑棘球蚴病(脑包虫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颅脑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接触传播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头痛 感觉障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视力障碍 颅内压增高
  人体感染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引起的一种慢性脑、肝、肺、心肾等部位的寄生虫病,脑包虫占棘球蚴病病人的1%左右。本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分布广泛,遍及全世界,主要流行于畜牧区。
典型症状:头痛 感觉障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视力障碍 颅内压增高

脑棘球蚴病症状诊断

  一、症状

1.原发型 棘球蚴逐渐增大,造成颅内占位效应,并对脑室系统压迫和梗阻,以至颅内压增高。由于包虫囊肿扩张性生长,刺激大脑皮质,引起癫痫发作,囊肿较大的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和视盘水肿等。依囊肿所在部位产生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主要的临床特点是颅内压增高和癫痫发作。

2.继发型 症状比较复杂,一般分原发棘球蚴破入心内期,潜伏静止期,和颅压增高期。继发棘球蚴破入心内,由于大量棘球蚴的内容物突然进入血流,可出现虚脱,呼吸急迫,心血管功能障碍以及过敏性反应等症状。由于棘球蚴不断长大,且系多个,分布广泛,所以该型临床特点与脑转移瘤相似。

二、诊断

多见于牧区,病人有与狗、羊密切接触史,临床症状以慢性颅内压增高和癫痫为特征。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内试验阳性率80%~95%,但可有假阳性。补体结合试验及间接血凝试验阳性及脑血管造影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CT或MRI检查是确诊脑棘球蚴病的最好方法。

脑棘球蚴病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棘球蚴病是由棘球属虫种的幼虫所致的疾病,在我国以细粒棘球绦虫最为多见。细粒棘球绦虫长仅1.5~6mm,由1个头节和3个体节组成,其终宿主为狗、狼、狐等犬科动物,中间宿主主要为羊。当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被羊吞食后,即可在十二指肠内孵出六钩蚴钻入肠壁,经肠系膜静脉随血流进入肝脏、肺脏发育为包虫囊(棘球蚴)。包囊内充满透明的或乳白色的囊液,囊液不凝固,有很强的抗原性。此外包囊内还含有数量不等的原头蚴,并可产生子囊、孙囊。当受感染的羊的新鲜内脏被狗等犬科动物吞食后,包囊内的原头蚴即可在其小肠内发育为成虫,成熟产卵。人亦为包虫的中间宿主。

二、发病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棘球蚴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系指蚴虫经肝、肺、颈内动脉进入颅内发育为棘球蚴虫,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约第3周末即发育为棘球蚴,到第5个月可长至1cm大小。多数幼虫在5年左右死亡,但部分则可继续生长形成巨大囊肿。囊壁分为内外两层,内囊即包虫囊,外囊为脑组织形成的一层纤维包膜,两者间含有血管,供给营养。由于两层包膜间很少粘连,故手术时极易剥离。内囊壁由角质层和生发层组成,前者具有弹性,状如粉皮,起保护和营养作用,生发层系寄生虫本体,可形成育囊、子囊、原头蚴(统称棘球蚴砂),当包囊破裂,原头蚴可再次形成新囊肿。棘球蚴在颅内形成占位效应,可压迫脑室系统,导致颅内压增高,并可引起脑实质损害造成癫痫发作及偏瘫、偏盲、偏侧感觉障碍、失语等局灶性症状。巨大的包囊尚可压迫破坏颅骨。椎管内棘球蚴病以占位压迫为主要病理改变,若侵犯神经根则可引起剧烈疼痛。

   脑棘球蚴病预防

主要应加强流行区的处理和管制,严格肉食卫生检疫,大力开展卫生宣教。

脑棘球蚴病鉴别诊断

一、鉴别

    1.颅内肿瘤

脑棘球蚴病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和定位症状与颅内肿瘤相似,故常误诊为颅内肿瘤而手术,故对来自流行区有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提高警惕,须作详细而全面的体检,特别应注意有否伴发肝脏或肺脏包虫。必要时做包虫卡松尼皮内试验和各种免疫学检查。CT及MRI检查可以确定诊断。


2.颅内蛛网膜囊肿

 蛛网膜囊肿一般认为是胚胎期蛛网膜发育不良所致,在儿童和青壮年中发病率高,常好发于脑池相关部位,如侧裂池等,CT和MRI检查表现为边界光滑的低密度、低信号囊性病变,密度或信号与脑脊液相同,无钙化,囊内长T1长T2,无强化。

3.脑部其他寄生虫病

一般具有共同的临床症状如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和定位性体征等。但本病可伴发皮下结节,切取标本进行切片镜检便明确诊断。粪便检查到节片、虫卵,亦可作为诊断的佐证。脑CT及MRI检查对绝大部分囊虫能做出准确的诊断。但对于囊泡型脑囊虫,尤其是巨大的单发囊泡型囊虫,因其CT及MRI的表现与脑包虫基本一致,容易误诊为脑包虫。但囊泡型脑囊虫有时可见合并有其他类型囊虫影像。脑包虫囊肿较囊虫囊肿形状更圆,几成正圆形。术中可见脑包虫囊壁呈乳白色、粉皮样,厚约2mm左右,脑囊虫囊泡壁菲薄、透明。

大都伴有肺及其他部位的病变。通常腹部症状出现最早,肺部症状次之。而肺部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常受到病人及医师的重视。从铁锈色痰中可找到虫卵和夏克雷登结晶,结合肺部X线片,块状典型肺吸虫改变,不难鉴别。

晚期病人表现为血吸虫性肉芽肿,及其反应性广泛性脑水肿。颅内压明显增高,常伴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定位体征,有类似脑棘球蚴病之处。病人一般来自流行区,有涉水历史,肝及肠道受累较著。粪便沉淀和孵化可查到虫卵和毛蚴。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浅表溃疡、息肉、瘢痕等病变。取活组织,查到虫卵阳性率极高。

脑棘球蚴病饮食保健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脑脓肿,过敏性休克,脑梗死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