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副球孢子菌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巴西芽生菌病,副球孢子菌性肉芽肿,类球孢子菌病,南美芽生菌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全身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空气传播
  • 多发人群:年龄多在20~30岁,男性多见
  • 典型症状:淋巴结肿大 丘疹 高热 乏力 呼吸困难
  副球孢子菌病原称巴西或南美芽生菌病,系由巴西副球孢子菌引起的皮肤粘膜,淋巴结和内脏器官的进行性真菌病。尽管副球孢子菌病不是一个很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有时也发生于包括艾滋病病人在内的免疫受损患者。巴西副球孢子菌在自然界的特定场所还不清楚,推测是以真菌形式存在于泥土中,人体通过吸入孢子感染。孢子在肺内37℃时转变成侵袭型酵母菌,可经血流及淋巴向其他部位播散。  本病流行于拉丁美洲特别是巴西,其次是阿根廷、秘鲁和委内瑞拉等。患者尤其多见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及巴西的咖啡工人。,年龄多在20~30岁,男性多见。我国尚未见报告。
典型症状:淋巴结肿大 丘疹 高热 乏力 呼吸困难

一、症状:

本病多发生在中年人,男多于女,皮肤及黏膜损伤是本病的诱发因素,当身体抵抗力减弱而又有病原菌入侵时,不但局部发生病变,且可很快侵入淋巴和血液循环,引起内脏器官的病变,口腔黏膜是常见的最先被感染的部位,其次是肺部,近位淋巴结可肿大,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将其分为皮肤黏膜型和内脏型。

1.皮肤黏膜副球孢子菌病

病原菌常由口腔黏膜或皮肤进入人体,病损开始时多在齿龈、口腔、上颚、咽喉、鼻腔、口唇和舌部,皮肤损害多由黏膜损害蔓延而来,或是来源于内脏血行播散,或由表浅淋巴结溃破引起皮肤穿破,形成溃疡,多发生于面部,以口周和鼻部常见。

初发黏膜的损害是丘疹或水疱,继而形成溃疡,表面覆盖白色渗出物,基底部有出血点,当病变侵入深部时,可破坏会厌,腭垂,软腭而引起穿孔,产生疼痛,口咽部受累可致吞咽困难,口唇受累可致局部发生硬性水肿,牙龈受累可破坏组织而引起牙齿脱落,病变初期附近淋巴结即肿大,尤其是颈部淋巴结,可发硬,但不疼痛,继而局部可发生坏死、化脓、穿破皮肤而形成瘘管。

2.内脏副球孢子菌病

肺部感染多为原发性的,开始有倦怠、乏力、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及痰中带血丝,如果是继发于其他病灶和血行播散而来,其肺部临床症状可很轻,肠道感染多由消化道传播,病变多在回盲部,肠道可有广泛的溃疡,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肝脾大、腹水、腹腔内淋巴结可以肿大,由此而易被误认为结核或肿瘤,病变扩散时可累及胃、胰、肛门等处,如果全身淋巴结肿大,常易误诊为霍奇金病,病情发展时,病变可扩散至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肌肉,软骨等处,当肾上腺皮质被累及时,出现艾迪生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X线检查损害常位于肺的下野,多为双侧,损害可呈结节状,浸润性或条纹状,结节可以分散,也可融合,浸润可以局限,也可弥散,一般肺部病变未见有钙化现象,胸膜也很少受累。

二、诊断:

1.本病为地方真菌病,病人常有流行区的居留史。

2.肺部感染者,伴有经久不愈的皮肤溃疡和淋巴结肿大,或多系统受累时需考虑本病的可能。

3.皮肤副球孢子菌病的诊断比较容易,主要是找到病原菌。

虽然在标本中发现形成特征性多芽体的大型(常>15μm)酵母菌可提供强有力的拟诊依据,但需经真菌培养才能确诊。

一、发病原因

副球孢子菌又名巴西副球孢子菌,或巴西芽生菌,培养为双相型,在37℃培养为酵母样菌落,在温室培养则为丝球状菌落,近来认为本菌的多发芽生孢子很像球孢子菌破裂后的内生孢子,故一般均称为副球孢子菌。

二、发病机制

本病病原菌经口,皮肤及黏膜损伤处侵入人体是本病的诱发因素,当身体抵抗力减弱而又有病原菌入侵时,不但局部发生病变,且可很快侵入淋巴和血液循环,引起内脏器官的病变。

一、预防:

康唑比较理想,其他药物疗效较差,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否则预后差。

本病病原菌经口腔或鼻粘膜进入人体,免疫功能低下为致病的诱发因素,因此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对本病的防治至关重要,避免进入流行区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一、鉴别:

应与皮肤利什曼病,雅司,皮肤结核及肿瘤等相鉴别。此外,还应与其他深部真菌病如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放线菌病、芽生菌病、隐球菌病及孢子丝菌病等相鉴别,对内脏型副球孢子菌病则应与黑热病,结核性淋巴结炎,结核性腹膜炎等相鉴别。

一、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鱼腥豆带汤】

配方:绿豆30克,海带20克,鱼腥草15克。

制法:以上三味加水煎汤,去鱼腥草,加白糖适量调味。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饮汤食豆和海带。每日1次,连服7日。

【绿豆百合薏米粥】

配方:薏米50克,绿豆25克,鲜百合100克。

制法:将百合掰成瓣,去内膜,绿豆、薏米加水煮至五成熟后加入百合,用文火熬粥,加白糖调味。

功效:养阴清热,除湿解毒。

用法:每日1~2次。

【苋菜蕹菜汤】

配方:马齿苋、生蕹菜各30克。

制法:上二味加水煎煮,取汁。

功效: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用法:饮服,每日1次。

【土茯苓大枣煎】

配方:大枣、土茯苓各30克.

制法:以上二味加水煎汤。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

用法:饮汤,每日2次。

二、宜食:

1、多饮红茶。红茶中有各种抗菌作用,并且预防感冒。红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杀除食物有毒菌、使流感病毒失去传染力等抗菌作用。

2、宜凉血解毒食物。绿豆、粳米、黄瓜、苦瓜、马齿苋、绿茶等。

3、多食用清热类食品。如绿豆,清热解毒,丝瓜,凉血解毒。

三、忌食:

1、忌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2、忌葱、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烟、酒。

4、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5、禁食发物。如鱼类、虾、蟹、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等,食后会加重皮肤瘙痒。

肺气肿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