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缺铁性贫血(小儿低铁性贫血,小儿营养性低色素性贫血,小儿营养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挂号科室:儿科
-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儿童
- 典型症状:神志淡漠 头晕 持续性发热 持续低烧 意识朦胧状态
一、症状:
发病多在6个月至3岁,大多起病缓慢。
1.一般表现:
出现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皮肤及粘膜苍白,最为明显的是口唇、口腔粘膜、甲床和手掌。
2.造血器官的表现:
常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轻度肿大。
年龄越小,贫血越严重,病程越久,此症状越明显,但很少出现超过中度的肿大。
3.神经精神变化
轻者出现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慢。
婴幼儿可出现呼吸暂停现象(breath bolding spells)。学龄儿童在课堂上表现行为异常如乱闹、不停的小动作等。
4.对代谢的影响
出现代谢障碍:导致细胞色素酶系统缺乏,过氧化氢酶等酶的活力降低,以及影响DNA的合成。
症状:食欲不振、体重增长减慢,胃酸分泌减低,小肠粘膜功能紊乱,舌乳头萎缩。小儿较少见异嗜症。
5.心脏功能变化
血红蛋白降低至70g/L以下,可出现心脏扩大和杂音,此为贫血的一般表现。
血红蛋白下降至40g/L以下,合并呼吸道感染后,可诱发心力衰竭。
6.易发生感染。
二、诊断:
结合出生体重、喂养史、发病年龄及临床症状体征和血象特点等做出初步诊断,再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测进行诊断。之后进行下一步检查:如大便潜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胃肠X线、胃镜检查及相应的生化、免疫学检查等,进行病因诊断。
临床上将缺铁及缺铁性贫血分为缺铁、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3个阶段。其诊断标准分别如下:
1.缺铁或称潜在缺铁
铁丧失超过摄入,铁处于负平衡,仅有体内储存铁的消耗。
1)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2)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10%或消失,细胞外缺铁。血清铁及血红蛋白等指标是正常的。
3)血清铁蛋白<14μg/L。
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同时,符合(2)或(3)中任何一条即可诊断。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铁储存耗尽,没有足够的铁来满足骨髓造血的需要。血清铁浓度降低,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时为少,而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减少尚不明显。
1)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μmol/L。
2)转铁蛋白饱和度<15%。
符合缺铁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上述任一条件者即可诊断。
3.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减少明显,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符合缺铁及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诊断。
2)铁剂治疗有效。
铁剂治疗性试验:连续口服铁剂数天后,患者网织红细胞计数快速上升。
一般在服用铁剂后的第5~10天,网织红细胞升高至4%~10%,而其他贫血没有这种反应,为特有反应。
特点:简单易行,但获得结果较慢。如患者有铁剂吸收障碍,须采用注射铁剂治疗试验做出诊断。
注意事项:患者在试验前不久应没有服用过铁剂。
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一、发病原因:
1.初生时机体铁的含量:
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血容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
影响因素:
1)血容量与体重成正比。
因此小儿体内的铁量与其体重成正比。所以出
生体重越低,体内铁的总量越少,发生贫血的可能性越大。
2)胎儿与母体,或于双胎中的另一胎儿进行输血。
3)分娩中胎盘血管破裂和胆带结扎是否延迟。
另外,母亲妊娠期间有缺铁性贫血,与婴儿贫血并无肯定的关系。
2.饮食缺铁:
人乳的含铁量、铁的吸收率较高,生后6个月内的婴儿若有足量的母乳别
喂养,可以维持血红蛋白和储存铁在正常范围内。
在不能用母乳喂养时,应喂强化铁的配方奶,并及时添加辅食。
3.生长速度与贫血的关系
小儿生长迅速,血容量增加很快。
一般婴儿会动用储存的铁维持,无需在食物中加铁。但在体重增长1倍以
前,出现明显的缺铁性贫血,一般不是由于饮食中缺铁所致。
早产儿需要量远超过正常婴儿,需要在食物中额外加铁。
4.长期少量失血:
急性失血不超过全血总量的1/3,可不额外补充铁剂,不致发生贫血。但
长期慢性失血时,铁的消耗量超过正常的1倍以上,即可造成贫血。
1岁以内婴儿,储存的铁皆用于补充生长所致的血容量扩充,小量的慢性
失血可以导致贫血。
另外,小儿每日饮超过1L用未经煮旨的鲜牛乳,可出现慢性肠道失血,
因此每日饮用的鲜牛乳最好不超过750ml,或应用蒸发奶。
5.其他原因:
急性和慢性感染时,患儿食欲减退,胃肠道吸收不好。
长期呕吐和腹泻、肠炎、脂肪痢等,影响营养的吸收。
二、发病机制:
1.影响生化反应:
对生化反应的影响包括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儿茶酚胺代谢及DNA的合
成。需要铁的酶活性降低,细胞功能紊乱,出现一些非血液系统症
状,如影响小儿的神经精神(行为)、消化吸收、肌肉运动和免疫等功
能。经铁剂治疗后,这些症状可消失。缺铁还可影响肌红蛋白的合
成。
2.影响血红蛋白生成:
缺铁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输送氧量减少,影响机体多器官的正常功
能。同时新生的红细胞内血红蛋含量不足,细胞质较少,,红细胞数量
减少的度不如血红蛋白减少明显,从而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组织学改变:
上消化道生长快速的细胞对缺铁特别敏感,舌、咽喉、食管、胃和小肠
的黏膜萎缩。
咽喉部的黏膜萎缩可能导致环状软骨后区形成喉蹼,引起吞咽困难。
小儿缺铁性贫血预防:
1.做好婴儿喂养指导。
母乳中铁吸收较好,最好使用母乳喂养。如不能用母乳喂养时,采用强化铁配方奶喂养。
2.加用强化铁的饮食
1)足月儿从4~6个月开始(不晚于6个月),早产婴及低体重儿从3个月开始,加强饮食中铁的含量。
最简单的方法即在奶方中或辅食中加硫酸亚铁,如食用含铁谷类或交替使用硫酸亚铁滴剂。
硫酸亚铁滴剂足月儿纯铁用量不超过1mg/kg/日(2.5%FeSO40.2ml/kg/日),早产儿不超过2mg/kg?d。每日最大总剂量为15mg。但在家庭使用最多不超过1个月,以免发生铁中毒。
另外,人工喂养儿在6个月以后,喂不加铁的牛奶不可超过750ml。
2)儿童与成人
最好在每斤面粉中加铁13~16mg,同时应注意尽量增加动物饮食。
3.做好健康检查工作,定期进行贫血普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小儿缺铁性贫血鉴别
1.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症状:发作性苍白、无力。 咳嗽,可见带血的痰。
检查:网织红细胞增高。痰和胃液有含铁血黄素细胞。X线胸片肺野中可见网点状阴阴影。
2.地中海贫血:
特点:有家族史,地区性比较明显。
症状:特殊面容,肝脾明显肿大。
检查:血涂片可见靶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A2及F增高,或出现血红蛋白H或Bart´s等。血清铁增高,骨髓中铁粒幼细胞增多。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特点:用铁治疗无效,但用维生素B6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检查:骨髓涂片中细胞外铁明显增加,中、晚幼红细胞的核周围可见铁颗粒呈环状排列,血清铁增高。
4.铅中毒:
检查:红细胞有嗜碱性点彩,血清中铅含量增加。红细胞和尿中原卟啉明显增加,可高至17.5μg/g以上。
5.慢性感染性贫血:
特点:多呈小细胞正色性贫血,偶呈低色性。铁治疗无反应。
检查:骨髓中铁粒幼细胞增多。血清铁和铁结合力皆降低。
小儿缺铁性贫血饮食禁忌:
1.预防:
可服用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加服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
多吃般动物性食品。
2.患者宜多吃的食物
各种瘦肉、动物肝脏、动物血液、鸡蛋黄等。
绿色带叶蔬菜、黄豆及其制品、木耳和蘑菇、芝麻酱等。
3.补铁饮食注意
服铁勿饮茶:因茶叶中的许多成分能与铁结合,影响药物疗效。
铁剂勿饭前服用:这是因为铁剂对胃黏膜有刺激,饭前服,使人难以耐受,宜饭后服。另外,铁剂勿与牛奶同服,因牛奶中含磷较多,会影响铁的吸收,使疗效降低。
二、食补偏方:
1.龙眼肉15g,红枣3~5枚,粳米100g。
同煮成粥,热温服。有养心补脾、滋补强壮的功效。
2.糙糯米100g,薏苡仁50g,红枣15枚。
同煮成粥。食用时加适量白糖。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3.鸡蛋2个,取蛋黄打散,水煮开先加盐少许,入蛋黄煮熟,每日饮服2次。有补铁的作用,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4.新鲜羊骨2斤(1000g),粳米200g。
羊骨洗净捶碎,加水熬汤,去渣后,入粳米共煮成粥。食用时中适量调米温服,10~15天为一疗程。有补肾壮骨的作用。
5.制首乌60g,红枣3~5枚,粳米100g。
先以制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加入红枣和粳米煮粥,将熟时,放入红糖适量,再煮一二沸即可。热温服。首乌忌铁器,煎汤煮粥时需用少锅或搪瓷锅。有补肝益肾、养血理虚功效。
6.猪肝150g,菠菜适量。
猪肝洗净切片与淀粉、盐、酱油、味精适量调匀,放入油锅内与焯过的菠菜炒熟,或用猪肝50g洗净切片,放入沸水中煮至近熟时,放入菠菜,开锅加入调米,吃肝吃菜喝汤。有补铁作用,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7菠菜猪肝汤:鲜菠菜 200g ,猪肝100g,油15ml,盐少许。
将菠菜洗净,切碎;猪肝切成小薄片,用油、盐拌匀,备用;锅中加清水500ml,煮沸后加入菠菜及猪肝,煮至猪肝熟后即可。喝汤,食菠菜及猪肝 ,每日1剂,1次食完,可长期食用。适用于缺缺性贫血症状较轻者。
8.麻花糊润肠通便,养血补血。适用于缺铁性贫血。但出现腹泻者应停用。
黑芝麻、花生仁(连衣)各若干,白糖15克。
将芝麻、花生仁洗净,放入炒锅中,炒熟,研成粉末。每次各取15克,加入热开水120毫升至150毫升,调成糊状,再加入白糖调味即可。趁温食用。每日1剂,1次食完,可长期食用。
9.猪肝瘦肉粥健脾益气。适用于缺铁性贫血、佝偻病及夜盲症等。鲜猪肝 50g ,鲜瘦猪肉 50g ,大米 50g ,油 15ml,盐少许。
制法 :将猪肝、瘦肉洗净剁碎 ,加油、盐适量拌匀 ;将大米洗干净 ,放火锅中 ,加清水适量 ,煮至粥将熟时加入拌好的猪肝、瘦肉 ,再煮至肉熟即可。每日 1剂或隔日 1剂 ;1次或 2次食完 ,可长期食用。
10.参枣莲子粥:党参15g,红枣20g,,莲子30g,,粳米或大米30g。健脾益气,养血补虚。适用于缺铁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病后体质虚弱。
将党参切成片,红枣洗净,剖开去核,莲子打碎。将粳米淘洗干净与党参、红枣、莲子一起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米熟即可。婴幼儿食粥浆 ,儿童食粥及红枣 ,每日 1剂 ,分 2次食完 ,食至贫血痊愈。
11.鸡汁粥粥鲜烂,鸡肉味浓。:鸡肉味甘,微温,能温中补脾,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并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镁、钾、纳、维生素等在家的营养成分。鸡煎汤汁同粳米煮粥,其补脾益阴、养血强体作用大,主治年幼体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等症,可防治贫血症。原料:母鸡一只(约重1000克),粳米60克。将鸡宰杀,去内脏,去毛,洗净,放在锅内加水,煎煮出鸡汁,以原汁鸡汤分次同粳米煮粥。煮粥时先用旺火煮,再改用文米煮之。